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九
2023/5/16 来源:不详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九)
梦回西柏坡
《求是》杂志记者何雯雯河北日报记者李保健
《梦回西柏坡》实景演出的排练现场,热情非凡。“我也成‘角’了,在里面演马车夫。”65岁的西柏坡村老党员闫上青笑着说,“我们村85户、人,九成以上家庭从事旅游相关工作,收入打着滚儿地往上翻。年我当村委会主任时,村里人均年收入块,现在一万五啦!”
党的百年辉煌历程中,西柏坡是一个耀眼的红色地标,“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指挥了三大战役,指导革命取得全国胜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孕育形成了历久弥新的西柏坡精神。
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西柏坡考察时深刻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考试’仍在继续,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镇广大党员干部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带领乡亲们打赢脱贫攻坚战,接续走上乡村振兴幸福路,谱写出共同富裕同心曲。
心怀“赶考”情,“头雁”领飞致富路。中共中央旧址内,一批又一批参观者慕名而来,探访“赶考”足迹,寻找前行力量。
院内,土坯房低矮简陋,桌椅油漆斑驳;院外,仅一墙之隔的西柏坡村,精致的农家院,整洁的柏油路,交织成一幅喜人的乡村图景。
墙内墙外,隔着70多年的光阴,早已换了人间。不变的,是党为人民谋幸福的永恒初心、赶考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坚定。
“对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和战略考虑,我们要不断学习领会”,“带头坚持‘两个务必’,把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履行职责的各个环节,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在九月会议旧址,习近平总书记同县乡村干部、老党员和群众代表座谈时的一席话,在人们耳畔久久回响。
“我一直把总书记的话记在心里。”参加了座谈会的西柏坡镇梁家沟村村委会副主任陈素梅说。
10多年前,梁家沟村规划建设新民居,先拆谁家的老房子成了棘手难题。陈素梅带头拆了自家房子。在西柏坡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这个被贫穷长期困扰的太行山深处的小山村,通过深耕红色资源,拓展旅游业态,闯出了新路子。
年9月,西柏坡镇一举摘下戴了32年的贫困帽子。
高唱“团结”歌,日子越过越红火。79年前,《团结就是力量》从西柏坡镇北庄村唱响,成了亿万人民广为传唱的一首革命歌曲。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庄村全体党员的回信中指出:“把乡亲们更好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图为年5月18日拍摄的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石家庄市委宣传部供图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路,一定能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北庄村党支部书记封红卷说。
“团结北庄”手工坊里,关凤霞和几名妇女围坐在一起,一边哼唱《团结就是力量》,一边纳鞋底、上鞋帮。她笑着说:“纳一双鞋底挣20块钱,上一双鞋帮挣30块钱。能过上现在的幸福生活,俺打心眼儿里感谢习近平总书记、感谢党中央!”
去年以来,北庄村以“企业+村合作社+农户”方式,建成两个精品红色民宿院落,流转闲置农宅,建设了“团结食堂”,建成电商直播助农惠农展销基地。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
百姓生活富足了,精神也要奔小康。村里制定了村规民约,建了村史馆、团结书屋、红色书屋等,红色精神浸润了群众心田,大伙精气神越来越足。
脚步永不歇,更好生活在后头。太行山绿,西柏坡红。西柏坡镇立足“红”、“绿”两大优势资源,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休闲农业、家庭手工业、光伏四类产业,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赶考”路上,需要年轻人的蓬勃朝气和接力奋斗。去年,4位青年进入西柏坡村“两委”班子。他们有想法、有干劲,讨论发展规划、入户做群众工作,努力为村民办实事。
“精品民宿如何更好经营”,“新修的项目如何更好利用”……今年春节,村干部们走街串户,向村民征求新一年的发展建议。村民在 湖南省汝城县沙洲瑶族村,地处湖南、江西和广东三省交界的大山深处,属于湘赣边革命老区,“半条被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图为沙洲村新貌。湖南省汝城县委宣传部供图朱桂花/摄
脱贫后的沙洲村,深入挖掘本地红色旅游、绿色生态、古色乡风等资源优势,把过去的“红色文化+旅游”脱贫致富模式,升级为“红色旅游+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模式。年,村民人均收入1.71万元,村集体收入70.5万元。沙洲村红色旅游蓬勃发展,百姓收入节节攀升,村庄面貌日新月异,先后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传统村落”等荣誉称号。
如今的沙洲村,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古色乡风“三色”融合,相映入画,美不胜收。
续写“半条被子”故事,铺展幸福沙洲画卷。“村看村,户看户,农民看支部。”在脱贫攻坚和推进乡村振兴中,作为战斗堡垒的沙洲村党支部起了关键作用。沙洲村以党建为引领,形成了以村党支部为核心,辅以村民理事会、村庄合作社等“1+N”型基层治理模式,推动全村经济发展大为加速、人居环境大为改善。
在沙洲村,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已成为不成文的“村规”。党员干部带领村民走上红色旅游发展之路,沙洲景区建设需要用地时,老党员朱小勇站了出来,带头拆了头规模的养猪场……“当村干部就是要多为人民做事,始终把老百姓当亲人。”沙洲的党员干部,正用行动诠释初心,带领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桃花红,梨花白,绿水青山绕村边;当年寒冬红军来,半条被子暖心田。阳光灿烂笑声甜,春风万缕绣家园,幸福日子像花开,沙洲永远是春天……”在党组织的带领下,村民们“甩开手加油干”,团结一心建设家园,一幅乡村美、产业兴、百姓乐的画卷正徐徐铺展开来。
记者手记:
“半条被子”的故事,体现了党和人民同甘共苦的本色。党的十八大以来,沙洲村的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老百姓生活更加富裕、更加幸福”的殷殷嘱托,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生动演绎着“半条被子”故事的新时代内涵。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从留给老百姓“半条被子”到带领老百姓走幸福路子,沙洲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映照出我们党始终不变的初心。
“农村楷模”郝家桥
《求是》杂志记者尹霞《当代陕西》记者肖亮
在陕西省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口,一座雕塑赫然耸立,“农村楷模郝家桥”7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昭示着这座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深处的小山村不同凡响的身份和气质。
这个响当当的称号,承载的是郝家桥村一段熠熠生辉的红色记忆和革命历程。年,大生产运动期间,陕甘宁边区绥德地委书记习仲勋带领调查组蹲点郝家桥村,之后指导全区开展“村村学习郝家桥,人人学习刘玉厚”活动,大力推广“郝家桥经验”。第二年,绥德地委将“农村楷模”称号授予郝家桥村。
昔日楷模,今又楷模。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奖牌颁授给郝家桥的代表村党支部书记刘振喜。
从革命战争年代的“农村楷模”,到新时代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红色山村郝家桥,始终以勇当排头兵的楷模精神,紧跟时代步伐,薪火相传、奋进不息。
“全中国只有十个,这是很了不起的,实至名归、金字招牌。”“78年了,不是昙花一现,而是发扬光大。”年9月14日,正在陕西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郝家桥村,一路观村史展览、察村容村貌、了解产业发展和村民生活,对这个老模范村的今日发展充满褒奖和赞许。
“道路宽又长,窑洞亮堂堂。山沟里把温棚建,荒山变成花果园,修学校、幼儿园,老年人修个幸福院……”郝家桥村民自编的这首顺口溜,直观地道出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眼前所见,生动描绘出郝家桥的今昔之变和新时代新农村该有的模样。
从“面朝黄土”到“面朝产业”。跟陕北南部众多的村庄一样,山沟沟里的郝家桥,长期受制于交通、气候、资源等不利条件,尽管在有限的土地上精耕细作,比周边村庄较为富裕,但年村贫困发生率仍然高达30.7%。“当年刘玉厚靠吃苦精神把大生产运动搞得有声有色,我们也要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把脱贫攻坚任务啃下来。”年,村党支部书记刘振喜上任后,带领“一班人”想尽一切办法谋发展、兴产业,一步步推动土地整合、流转,成立了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建成了生态果园、温室大棚、湖羊和生猪养殖场、光伏电站等,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大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特别是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为全村致富增添了一把“金钥匙”。靠着“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年底郝家桥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5万元。“这几年,我们家和村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光景越过越好!”和许许多多脱贫奔小康的乡亲们一样,习近平总书记专程看望过的村民侯志荣家,深感“日子大有奔头”。
从“向往美好”到“生活美好”。长期以来,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一直是郝家桥村民的烦心事,人们渴盼过上城里人那种处处便捷的生活。年起,在上级财政支持下,村陆续建成了小学、幼儿园、互助幸福院、卫生室、服务中心、超市等公共服务体系。幸福院设有餐厅、娱乐活动室、学习室、休息室等,并配备了专门厨师和服务人员,重点解决65岁以上老年人的吃饭、日常照料等,老人们过上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生活。村卫生室为村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幼儿园和学校为孩子们提供免费的营养午餐、午睡宿舍,还有校车接送,多名孩子实现了就近入学、入园。
今日郝家桥。《当代陕西》记者冯雪峰/摄
从“民风淳朴”到“乡风文明”。多年来,郝家桥传承红色基因、劳模精神,村民吃苦耐劳、民风淳朴。进入新时代,郝家桥人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村集体出资对革命旧址进行翻修整治,营造浓厚红色文化氛围,擦亮红色教育基地的底色。精心打造村风馆,以多种形式宣传古贤家训、红色记忆、时代新风,开展“好儿媳”、“好婆婆”、“好邻居”等评选活动,引导村民向上向善,涵养文明村风民风。建起“垃圾银行”、“爱心超市”等,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如今的郝家桥,天蓝、地绿、水清、路畅、业兴、人旺,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希望你们继续发扬优良传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敢为人先、奋力拼搏,努力把郝家桥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楷模。”年9月1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离开村子时,深情寄语乡亲们。
“总书记为我们村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带领郝家桥走向更高质量的发展,让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村党支部一班人干劲十足,一门心思谋划着郝家桥的乡村振兴方案。
作为全县乡村振兴示范村,年,郝家桥正稳步实施游客接待服务区、民宿商业区、红色美丽村庄、旱作节水农业、大棚改造提升等多个事关长远发展的重点工程。随着一个个产业运营项目正式签约,一座座共建基地授牌落地,郝家桥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不断播撒希望的种子。
记者手记:
习近平总书记在郝家桥考察调研时强调,山沟沟走出致富路、过上好日子,重要的是“建好党支部、选好的带头人,把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新时代,郝家桥老模范焕发新生机,成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离不开一个有担当、能战斗的村党支部。在党组织带领下,敢为人先的农村楷模郝家桥正满怀信心向着下一个奋斗目标迈进。
来源:《求是》/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