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想象不到,郯城过去竟如此繁华,曾经

2022/10/24 来源:不详

北京中科高效抗白个性施术 http://www.gpitp.gd.cn/news/20180427/74015.html

#临沂深度文旅#

翻一翻历史资料中关于郯城的记载,这里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也曾牛掰过(当时是一个独立的方国),但最终仍难逃被鲁、楚等强国吞并的“厄运”。

到了秦汉,自成一国已经是不可能了,在郡县制度下,郯城也曾有身为“省会”的待遇(当时是东海郡“政府”驻地)。并且,不论是陈胜吴广起义,还是楚汉争霸,亦或是曹刘三国,许多历史名人、伟人都曾有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经历。

但由唐至清,尽管位处兵家必经之地,刀光剑影、战马萧萧、侵袭征伐无可避免,但“中央”派下来的王侯将相和一些有意无意地“扶持”政策,让郯城这座古县城一度达到我们意想不到的兴盛程度。

兴起于唐

从史料中看,自老李家打下江山,开创了大唐盛世以来,郯城这地方就接连不断地被当做皇恩浩荡的赏赐,一大批王侯将相们这里来“安家落户”,比如:

高祖李渊刚定江山之时,封大将罗士信为郯勇公。太宗李世民贞观五年,封七皇子李恽为郯王;贞观十二年,追封位列凌烟阁24功臣之一的骁卫大将军张公谨郯襄公,十三年追封郯国公。玄宗李隆基先天元年,封长子李嗣直为郯王。顺宗李诵永贞元年,封次子李经为郯王。......

虽然史料中没有记载有唐以来,郯城县域的繁盛程度,但有这么多皇子将相前来“经营”,何其繁华便可想而知了。

鼎盛于清

要说郯城的鼎盛,就必须要说马头镇;要说马头镇,则必须要提到当时的“国道”——山东东路。

要想富、先修路这话一点不假。

清朝以前,山东地面上仅有“济南—兖州—徐州”这一条官道沟通南北(史称“山东西路”)。这条路虽然地处平原,通行顺畅,但其间的黄河(在大改道之前)时常泛滥成灾,官道仨月半年的阻塞已是常态。尤其是在明末,黄河一次决口,洪水从河南直接淹到了山东济宁,而由此造成的南北沟通不畅,对加速明朝灭亡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

为此,当爱新觉罗氏得了天下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解决制扼南北官道咽喉的这一顽疾。

因此,在清顺治年间,由“济南—泰安—蒙阴—沂南—沂州—郯城”一线进入江苏的“国道”山东东路开通,后又在乾隆年间,对临沂兰山、郯城境内的河道进行了疏通。《清史稿·志·卷一百二九》记载:

(乾隆)二十五年,阿尔泰疏言:“(山)东省水利,以济运为关键,以入海为归宿......兖、沂、曹之洸、涑等河,共六十馀道,皆挑濬通畅......沂州属兰、郯境内应开之武城等沟河二十五道,又续挑之响水等沟河二十五道,引洼地之水由江南邳州入运,并已工竣。”帝嘉之。

政商云集虽然这山东东路要翻越沂蒙山区,道路险峻、崎岖难行、时有贼寇侵扰,但终于避开了不听话的黄河,而且为了保障蒙山一带的官道治安,清政府还增派了军力驻守,通衢南北的水旱两道算是彻底稳定下来了。

等到官道、水道全部畅通之后,你再看郯城变成了什么样子?康熙《沂州志》是这样记载的:

郯城为东路之首,沂接郯城之驿。凡江南淮、扬、京口、苏、松、常、镇等处,以及两浙、豫章、八闽、三楚,一切上差大人、黄华星使、升迁文武各官、各簿下于督抚、提标将军各员承差等项,或自京师出于各省,或自各省达于京师,南来北往,杂巡靡宁。又有各省协饷解京钱粮,杠抬银鞘之属,用夫辄以千百。

呜呼呀,是何等的繁华兴盛!

享有“小上海”美誉的经贸重镇郯城县马头镇,坐落在沂河左岸,这里地处平原,紧临沂水,镇中一条小河西接沂河、东连白马,是绝佳的“靠水吃水”的滨河小镇。

自明以来,北上南下的官商舟船便在这里装驳货物,原是一处河岸码头,后人为了书写方便,久而久之便简化成了今天的“马头”二字。再加上清初的水路疏浚,马头凭借着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了名噪一时的水埠重镇,南北物资交流的枢纽。

据记载,在马头古镇的鼎盛时期,这里的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镇中三座城门,南门可直达县城、北水门紧接沂河堤堰,往来客商人等皆由此出入、东门早开晚闭,商贾游人安适无忧。

沂河上号子声响天震地,镇子里各种店铺栉比鳞臻,行人络绎不绝,人力车生意应接不暇,潍县帮、周村帮、冀州帮、河南帮、山西帮以及徽州帮各种会馆分布全镇。这里不仅商贸发达,制造业也十分兴盛,许多本土商号的“原产地”商品也是久负盛名。比如说:

专做丝绸的源兴、丰聚同、源余;以金银宝石、锡器、铁器为主的恒丰、翠宝、泰丰、胡学礼、吕永兰、汤从哲、泰顺号;专营粮食、土杂、棉纱的美化同商号、还盛商号、祥茂商号;卖纸的广记纸庄,做酱的永兴、同益兴、胡永顺、和兴等酱园;还有数不清的点心园子、菜馆、药铺、澡堂;......

郯城和马头商贸自清初达到极盛以来,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当时往来客商曾用“小上海”来形容这里。

再现辉煌

民国末年之后,战乱频发,贼寇的侵扰,日寇践踏掳掠,再加上沂河的自然枯涸,这里的繁华渐渐退去,光环不再。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河道的治理,沂河碧波万顷的优美景色又重新显现。“一河、一湖、一古镇”,年,马头古镇原址重建工程动工,北水门、南北大街、火神楼、南门等等这些地标性建筑也逐渐回到了世人面前。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21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