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救助服务,创新手段精准落实特困
2023/5/27 来源:不详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张如意
当前,脱贫攻坚到了攻城拔寨、决战决胜阶段,山东省探索用新视角看工作、用新手段抓落实、用新办法解难题,精准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
完善救助制度,兜牢保障底线
山东省指导各地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推动建立城乡统筹、政策衔接、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
今年9月,山东省出台《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明确“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覆盖的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全省个县(市、区)和功能区下放特困供养等社会救助审批权到乡镇(街道),审批时限由37个工作日压缩到20个工作日内。今年年初,印发了《关于转发民发〔〕号文件加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的通知》,在全国率先提出了贯彻措施,对分散特困人员照料服务提出“三清”(供养底数清、自理状况清和供养需求清)、“五有”(有照护协议、有服务标准、有定期探访、有动态管理、有应急预案)工作要求,创新推行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服务卡制度,全面签署照料服务“四方协议”,压实照料服务责任。
全面排查摸底,确保应保尽保
全省各地建立主动告知机制,送特困供养等政策进村入户,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利用张贴政策明白纸、拍摄宣传短片、赶农村大集等方式提高政策知晓率。省民政厅每半个月与省扶贫开发部门开展数据比对并下发各地,逐人逐户开展调查核实,重点对60岁以上农村低保单人户逐人排查,在尊重本人意愿的前提下,将其中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的纳入供养范围。
全省民政系统实行下沉一级包帮,加强经常性督促调研指导,将特困人员应保尽保、愿进全进和分散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情况等作为重要内容,推动政策落实。截至9月底,全省特困人员达到31.9万人,比上年末净增7.4万人。所有特困人员信息全部录入山东省社会救助综合管理平台,与扶贫数据、殡葬数据定期开展比对,做到精准管理。
完善增长机制,提高救助标准
全省各地不断完善特困救助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基本生活标准均达到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以上,照料护理标准分三档确定。今年,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贯彻《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若干措施,进一步明确“合理制定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原则上按照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确定,全自理、半护理和全护理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标准原则上分别按照不低于当地上年度最低工资标准的1/10、1/6和1/3确定”。
根据省民政厅公布的“十三五”时期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工作情况,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实现了由按供养方式确定供养标准到按个人自理状况确定供养标准,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由年的每人每月元、元分别增长到现在的每人每月元、元,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0.3%、17.1%。
统筹救助资源,增强供养能力
山东各地统筹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加大投入,整合资源,提升供养能力。围绕“到年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不低于50%”的目标,各地加大敬老院升级改造力度,建设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和失能人员供养中心,确保到年底前,每个县(市、区)至少建设1处以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敬老院。
烟台市福山区、宁津县和潍坊市滨海开发区创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中心,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专门收住本辖区失能特困人员;多地积极购买公办、民办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服务,经费不足部分由财政承担。肥城市推行“一网双模三区同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模式。泰安高新区、泰山景区及东平县对每名失能特困人员每人每年补贴2.4万元或1万元购买医疗机构服务。郯城县完善“三中心一基地”特困供养服务格局,建成失能特困人员托养基地。临邑县通过“公建民营”方式设立失能特困人员供养中心。目前,全省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了52%。
同时,山东省级财政安排1.6亿元资金,支持各地开展“农村幸福院+周转房”试点,为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等老年人提供服务。济南、青岛、烟台、威海等地通过开展社区食堂,积极为辖区内特困人员提供就餐等服务,打造生活服务驿站。
推行“救助+服务”,提升救助温度
山东围绕特困人员个性化需求,实施多维救助,鼓励基层以社会救助工作制度创新试点为抓手,创新供养方式,提升服务效能。通过开展试点,发现、培育、推广了一批在特困人员供养政策、机制、服务、保障等方面的创新典型,形成可宣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全面提升了特困供养服务水平。
县(市、区)改变之前将照料护理费发放给近亲属的做法,实行统一购买服务,如巨野县购买专业服务,织密照料服务网和监督网,推行特困人员“E照护”;郓城县打造“没有围墙的敬老院”,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菜单式”服务;莒县购买专业服务,对分散特困人员根据自理状况提供每月17-50小时不等的护理服务;荣成市投入余万元,为分散特困供养人员提供居家照料服务,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智慧救助”“‘生活照护、康复护理、慢病管理、心理关怀’四位一体的集成救助”“家庭医养+区域性中心的联动救助”服务体系。
县(市、区)安排专项经费购买专业服务,如青岛市黄岛区、烟台市莱山区和潍坊市峡山区,将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作为重点对象纳入当地养老服务平台,青岛市黄岛区提出了“6助”(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乐、助急)服务标准,推动分散特困人员照料护理工作“6化”(市场化、多样化、网格化、智能化、专业化、标准化)运作。此外,各地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分散特困人员服务工作,青岛市城阳区组建社工“海鸥服务队”,寓意社工像海鸥一样围绕在特困人员身边,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荣成市统筹资源,做到有序参与,打造分散特困人员照料服务“小螺号”品牌,做好分散特困供养群体的“海螺姑娘”,构建“你吹号我报到”15分钟智慧救助圈。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