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麾下重臣毛玠荀彧和董昭累有大功,为

2023/5/11 来源:不详

哪里治白癜风最好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对曹操而言,毛玠、荀彧和董昭最大的功劳就是献计“奉天子以令不臣”,并得以顺利实施,此举奠定了曹操政权的政治基础,拉开了曹操势力以弱转强的序幕。

  初平三年(年)夏四月,司徒王允与中郎将吕布密谋刺杀董卓,行刺顺利,吕布用铁矛刺死了董卓,董卓旧部李傕、郭汜等人带领十多万大兵攻入长安,吕布败走,王允遇害。李傕、郭汜等人挟持汉献帝主持朝政。

  兴平二年(年)秋七月,汉献帝在李傕部将杨奉、韩暹和牛辅部曲董承等人的护卫下,摆脱李傕、郭汜的控制,踏上了东归雒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之路,在经河东郡大阳县(治今山西省平陆县西南)时,河内郡太守张杨和骑都尉董昭也加入护驾的行列。

  建安元年(年)秋七月初一,汉献帝历尽艰辛回到雒阳,当时,宫殿都被烧毁,百官劈开荆棘,靠在墙壁间居住。州、郡长官自拥有强兵,不肯向皇帝进贡。官员们又饿又乏,尚书郎以下的官员自己出去采摘野菜,有人饿死于断墙残壁之间,有人被士兵杀死。

这时候曹操率领精兵驻扎许县(今河南省许昌县),在董昭的策划下,杨奉等人同意上表荐举曹操为镇东将军,继承他父亲的爵位为费亭侯。这是董昭利用自己在皇帝身边的优势,主动帮了曹操一个大忙,因为,他看好曹操,准备转投曹操,以曹操为明主。

  曹操陈留起兵,目的是讨伐董卓,此时,董卓已死,讨伐董卓的目标也就不复存在,而关东的各路英雄为争夺土地和人口,战事正酣。曹操率领青州兵,帮助袁绍打败了刘备和陶谦诸军之后,进兵徐州(治今山东省郯城县),继续向东南扩张自己的势力。那么,这个时候曹操拥兵扩展自己的势力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成就一番霸业。

  

本图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那么如何成就一番霸业呢?谋士毛玠看到了汉献帝东归给曹操带来的新的机遇,他给曹操出了一个好主意。

《三国志·魏书·毛玠传》记载,毛玠向曹操建议说:“现在天下分裂,君主流离,民众失业,饥饿流亡,官府连一年的储备也没有,老百姓没有安心定居的心思,这种状况是难于持久的。如今袁绍、刘表虽然兵民众多,力量强盛,却都没有长远考虑,不是建立基业的人。用兵之道,正义之师能克敌制胜,保住权位,需要经济力量,因此,宜奉天子以令不臣,整顿耕田种植,储备军用物资,这样,霸王之业就可成功了。”

  毛玠站在曹操的角度对天下形势做了战略分析,为曹操成就霸业,提出两条策略,一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利用好汉献帝这面具有一定号召力的旗帜,这条策略以上制下,有建瓴之势。二是整顿耕田种植,储备军用物资,用于战争需求,这条策略足以为曹操平定天下奠定物资基础。

  曹操闻毛玠言敬佩地点头,立刻准备奉迎迎献帝迁都许县,可是曹军内部多数人不同意迎接献帝,理由是,崤山(崤山是秦岭山脉东段的支脉,位于河南省西部)以东尚未平定,韩暹、杨奉刚刚将天子迎到洛阳,往北连结张杨,暂时还不能控制他们。

本图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谋士荀彧形势赞成迎接献帝,他对曹操说:“从前,晋文公迎周襄王返回而诸侯如影随从,汉高祖东征项羽,为义帝穿素服发丧而天下归心。自从天子流亡,将军首倡起义勤王,只是因为山东(崤山以东)混乱,还不能远赴关右迎驾,但还是分派将领,冒险与朝廷通使节,虽挽救国难于朝廷之外,而心无时不系于王室,这是将军诚扶天下的一贯志向。现在,皇帝返回京师,忠义之士希望能保全根本,百姓怀念旧日王室而增加哀伤。借此时机,奉迎天子以顺从民心,最顺乎伦常天道,用大公无私的态度使天下心悦诚服,乃最正确之策略,发扬仁义来招纳天下英雄,是最大之德行。天下虽有逆节,不能为其累,是很明白的道理。韩暹、杨奉之辈不值得顾虑,如不及时扶正朝廷,天下将生叛离之心,以后即使考虑此事,也来不及了。”

  荀彧之言是站在汉室的立场上,先给曹操戴了几顶高帽,再劝曹操奉迎蒙难的天子,以顺从民心,及时扶正朝廷,免得节外生枝。

  这个时候的曹操,还没有代汉自立的想法,当然认为荀彧之言有理,也有了紧迫感,于是就动身赴雒阳朝见天子。

本图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曹操在雒阳见先到了董昭,请他与自己并坐在一起,问他:“现在我来到此地,应当采取什么策略?”

  董昭直言:“将军兴义兵伐暴乱,入京朝见天子,辅佐王室,这是媲美春秋五霸之功绩。现在,驻雒阳的诸将领,人心各异,未必听从将军的调遣。现在将军留在洛阳匡正辅佐天子,有许多不利因素,只有请天子移驾许县这个办法好。但是,朝廷流亡多时,新还旧京,远近都企望迅速获得安定,如今再要移驾,不符合众人之心。不过,只有做不同寻常的事情,才能建立不同寻常的功业,希望将军作出利多弊少之选择。”

  董昭重点指出的是,如今再要移驾,不符合众人之心。不过,只有做不同寻常的事情,才能建立不同寻常的功业,支持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

  曹操说:“这正是我的本意。”

  董昭为曹操谋划了迎天子都许之策,而且在此前后做了一系列重要工作,当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至为关键的人物。

  建安元年(年)秋八月,在董昭的巧妙斡旋下,曹操成功地将汉献帝迁都许县,收复河南地,关中皆附,汉献帝任命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武平,古县名,治今河南省鹿邑县西北),同年冬十月,任命曹操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总领百官。

  这时尽管汉王室权威不再,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汉献帝毕竟还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具有无可比拟的影响力,因此,“奉天子以令不臣”使曹操在政治上占得了先机,为他此后统一战争的顺利实施,奠定了政治基础,标志着开始了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新时代。

  分析以上曹操的三个谋士所言,不难看出,毛玠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是因为曹操能争做霸主,本质上是臣下辅佐主公。荀彧赞成“奉天子以令不臣”,是为了使曹操能及时地扶正朝廷,本质上属于臣子出于忠于君主。董昭支持“奉天子以令不臣”,是为了帮助曹操建立媲美春秋五霸的功绩,本质上也是臣下辅佐主公。

  建安十二年(年),曹操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年的中国北方实现了统一,次年,曹操做了丞相,霸业初成。毛玠,荀彧和董昭都是曹操的谋主,都为曹操的霸业贡献了诸多良策,累有大功。

  《资治通鉴》记载,建安十七年(公元年)冬十月,曹操东击孙权,董昭言于曹操曰:“人臣匡世,未有今日之功:有今日之功,未有久处人臣之势者也。”乃与列侯诸将议,以丞相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

  这段话的意思是,董昭对曹操“说,臣子拯救国家,从没有像主公今天这样的功业,有主公今天功业的人,没有长久居于臣属的情况。”于是,董昭与列侯诸将商议,他们认为,曹丞相应该进爵为国公,由皇帝赐九锡,来表彰曹丞相的特殊功勋。

  曹操闻言大喜,不料荀彧却给他泼了一瓢冷水,荀彧说,“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操由是不悦。意思是说,曹公原来是为了拯救匡扶朝廷、安定天下而发起义兵的,不应当这样。曹操因此不高兴。

  荀彧为什么说“不宜如此”呢?因为,说到“九锡备物”,很容易让人想起西汉王莽通过“九锡备物”而篡汉的故事,由于王莽的缘故,“九锡备物”也就成了“篡逆”的代名词。

  《资治通鉴》记载,早在赤壁之战即将展开之际,周瑜对孙权说,“(曹操)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孙权说,“(曹)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而许都也有人说曹操“有不逊之志”,在此背景下,曹操要“进爵国公,九锡备物”,这在荀彧看来,曹操是在演奏“废汉自立”的前奏曲,所以反对曹操“进爵国公,九锡备物”。荀彧竟然为此付出了生命代价,当然也留下了为汉室尽忠的好声名。

  荀彧之死,经过是这样的。同年同月,曹操东征孙权,上表请荀彧到谯郡劳军,汉献帝同意。荀彧到了濡须(今安徽省无为市城北),因病留在寿春(今安徽省寿县北部),《后汉书·荀彧传》记载,“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意思是,曹操赠送荀彧食物,他打开一看,却是空盒,于是服毒而死,(时年五十岁)。

  北宋文学家、副宰相苏辙在《历代论》说,“董昭建九锡之议,(荀)文若不欲,曹公心不能平,以致其死,君子惜之。”

  荀彧为什么自始至终都忠于汉室?因为他的正统观念使得他身在曹营心在汉。

  荀彧是死于正统观念和政治立场,以荀彧对曹操为人的深透了解,他反对曹操“进爵国公,九锡备物”,就清醒地知道会有什么样的下场,但还是痛苦地选择了宁愿玉碎、不愿瓦全的人生结局。

  荀彧之死,改变不了曹操“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之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建安十八年(公元年)五月初十,天子派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命曹操为魏公”,按照朝堂规矩,曹操在接到汉献帝的策命之后,要表示不敢当,并且辞让三次,在他三让的过程中,文武群臣必须陪着一起表演,重头戏就是“劝进”。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魏书》记载,曹操在接受策命之后,立马上表推辞,而且是前后三让,于是乎曹操就接到了文武群臣的联名上的《劝进魏公表》,署名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荀彧的侄子——荀攸,荀攸比荀彧大六岁,在荀攸之后的依次是钟繇,凉茂,毛玠,刘勋,刘若,夏侯惇,王忠,刘展,鲜于辅,程昱,贾诩,董昭,薛洪,董蒙,王粲,傅巽,王选,袁涣,王朗,张承,任藩,杜袭,曹洪,韩浩,曹仁,王图,万潜,谢奂,袁霸等人,《劝进魏公表》引章据典最后说,“愿明公恭承帝命,无或拒违”,意思是,请曹操恭承天命,不要违抗,曹操这才接受汉献帝的策命为魏公,加九锡,告成心愿。

  从“劝进”表演上看,荀彧反对曹操“进爵国公,九锡备物”是多么地不合时宜。

  毛玠政治正确,清廉公正,差点被杀。建安十八年(年),中尉崔琰遭人诬告,曹操以“若有所瞋”之罪,命令崔琰自杀。毛玠与崔琰主持选举,所举用的皆为清廉正直之士,因此得罪了一些小人,遭人诬告,曹操处死了崔琰。崔琰含冤而死,毛玠心中不悦,又有人诬告毛玠说,“毛玠出门看见脸上刺字反叛者,他们的妻儿被籍没为官家奴婢,毛玠因此说,‘使老天不下雨的原因,就是因为这种作法。’”言外之意是,毛玠为含冤而死的崔琰鸣不平。

  曹操闻言大怒,下令将毛玠收于狱中,钟繇负责审问,毛玠否认自己说过那样的话,认为自己之所以被诬告是“职在机近,人事所窜”,得罪奸人太多的缘故,他还说,到了我行刑的那一天,赐我一把剑,让我自绝就行了。在桓阶、和洽营救下,毛玠只被免职,不久逝世于家中,曹操赐棺材和钱帛。

  毛玠之死,是死于曹操忌刻近乎残忍忌刻性格,从历史记载上看,凡他不能宽容之人,难有好结果。

  二十一年(年)夏五月,曹操晋爵魏王,建安二十二年(年),曹操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冬十月,天子册命曹操冕缀十二旒,乘坐金根车,由六匹马驾车,设置五时副车,俨然就是皇帝。

  建安年间,董昭深受曹操器重,历任河南尹、冀州牧、徐州牧、魏郡太守等要职,多有功劳,曹操受封魏王的谋划也是出自董昭之手。

  曹丕称帝后,董昭升任大鸿胪,先后担任侍中、太常、光禄大夫、太仆等重要职位。魏明帝曹叡即位后转任卫尉。太和六年(公元年)升任司徒,位列三公。青龙四年(公元年)卒,享年八十一岁,谥定侯。

  人生是人类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过程,今天看来,毛玠、荀彧和董昭同为曹操的主要谋士,毛玠蒙冤遭废,郁郁而终,荀彧忠心汉室,被逼而死,董昭相时而动,识时务者为俊杰,三个谋士的人生结局不禁令人唏嘘。

  年9月2日

  参考文献:

  (晋)陈寿著《三国志》,中华书局年版。

  (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中华书局年版。

  (北宋)马光主编《资治通鉴》中华书局年版。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46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