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县层山汉墓的出土,揭开了尘封两千年的
2023/5/19 来源:不详(1)
年3月,山东省苍山县层山镇中心小学在校舍建设中发现一处古墓群。随即临沂市文物考古队和苍山县文广局组成文物抢救小组进行勘探发掘。经专家推断为西汉时期的诸侯墓葬群。
层山汉墓地址现在已经是兰陵县庄坞镇层山社区小学(层山镇后来并到庄坞镇),小学位于山前村,以前曾经是层山公社乡镇大院政府大礼堂。
当时大礼堂富丽堂皇,雄伟壮观,能容纳上千人,是层山公社唯一的公共会议和演出场所,每逢国庆节和六一儿童节等重要节日,全社干部学生等都在这里举行隆重的演出。
后来政府搬迁,这里成了层山中心小学驻地。
墓葬为南北排列的两个石椁墓,虽然被多次盗掘,已经面目全非,但是还是出土了好多价值连城的文物。一共出土了龙首柄玉斗、鸟首形玉带钩、青铜高足杯、小青铜编钟等十多件珍贵文物,以及大量五铢钱币。
层山汉墓出土文物
玉带钩,造型为鸟首形,洁白无瑕,细腻温润,是上等和田羊脂白玉雕刻而成,属于古代的腰带上的挂件。
龙首柄玉斗,玉斗为碗形,深腹下收,短柄龙头形状,青白玉,晶莹剔透,浑然天成。整体形如北斗七星,北斗七星化作一条青龙,在浩如烟海的太空中盘旋飞舞。
《史记》中记载,鸿门宴上西楚霸王项羽宴请汉王刘邦时,英雄人物风云际会,宴无好宴,杀气腾腾,刘邦为了化险为夷,曾献亚父玉斗一双。亚父为项羽的重要谋臣范增。
五铢钱,汉武帝元狩五年(前)始铸,一直到唐朝武德四年(),李渊废除五铢钱,开铸开元通宝钱结束,一共流行了七百多年,为历史上铸造数量最多、使用时间最长,铸造最成功的长寿钱。在西汉武阳侯时期五铢钱币已经遍地开花了。
玉猪亦称玉豚,一般成对,握在死者手里。猪在古代非常重要,比如“家”字,下面就是一个猪,它是财富的象征。玉猪在握,恰似逝者在阴间也享受荣华富贵。
青铜三足杯,爵的一种,古代多用于喝酒的容器。口呈喇叭状,前有流,即倒酒的流槽,后有尖尖的尾状,中为杯,下有三足,高高鼎立,三足鼎立的成语就来源于此。
古人有席地而坐的习惯,古人吃饭睡觉都在席子上。一张席子,配套低矮的家具,像几、案等,所以餐具酒器多高足,高腰,这样拿起来方便。直到宋朝以后,像高桌,高椅等高大家具才逐渐被广泛使用,坐姿由席地而坐演变为垂足而坐,高足酒器也演变成无足圆底。
出土的青铜三足杯历经两千年的岁月沉淀,周身长满了一层青绿色的锈迹。纤细修长的三足,就像婀娜多姿的嫦娥,舒展长袖,在蟾宫中翩翩起舞。
三足金杯,弥足珍贵,既是使用器,也是礼器。李白有诗云: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2)
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文物特征初步考证,该墓属父子两代同穴异室夫妻合葬,年代为西汉中晚期,其身份当为皇室宗亲地方诸侯或高官。
参考史书,能够符合历史条件的只有西汉武阳侯史丹。
史丹(公元前75-前13),西汉大臣,先后辅佐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三代帝王的重要大臣。
据《汉书.史丹列传》记载:鸿嘉元年,上遂下诏曰:“夫褒有德,赏元功,古今通义也。左将军丹往时导朕以忠正,秉义醇一,旧德茂焉。其封丹为武阳侯,国东海郯之武强聚,户千一百。”
因为左将军史丹以前教导皇帝有方,功劳卓著,被封为武阳侯,其封地在东海郡郯县武强聚,户民一千一百户。鸿嘉是汉成帝刘骜的年号,鸿嘉元年即公元前20年,再过二十年基督教创始人耶稣才降生,距今有二千多年了。
武强聚,原来叫武强邑,为武阳侯封国城邑名称,王莽篡汉后行政改制大都称呼某某聚。位置在武河两岸,大概在今天兰陵县庄坞镇层山地区与郯城县胜利镇交接之处。
层山在今天兰陵县庄坞镇西南,《沂州志》:“有数山相联络,即古缯山。”春秋时期鲁南大地有郯国和鄫国两个小国。层山隶属鄫国。
秦朝实行郡县制,到了汉朝,郡之上增加了州,州长为刺史,天下分十三州,实行州郡县三级管辖。
西汉时期鲁南苏北地区属于徐州东海郡。根据《汉书》记载,东海郡辖县三十八,郡治在郯城,户籍三十五万,人口一百五十五万,级别相当于临沂市这样的地级城市,但人口今天的一个县的人口。
古时候地广人稀,不像现在人口这样稠密。元始二年(公元2年),西汉人口达多万,已经是历史峰值了,还不到今天我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郯苍大地当时有郯县、承县、襄贲、郯县等。
层山在西汉隶属东海郡郯县的武强邑,为大将军史丹的侯爵封地。
现在层山镇隶属庄坞镇
(3)
史丹的发家缘于汉武帝太子刘据的史良娣,良娣即太子的小妾。
西汉自文景之治以来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那就是汉武盛世,此时汉朝距开国七十多年,汉朝最大的威胁来自北方草原上的匈奴,汉武帝一改汉初之忍让,连续派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洗刷耻辱,重振汉朝,汉朝在此开疆拓土,北临蒙古高原,南到越南,西占河西走廊,东控朝鲜半岛,一举奠定了两千年来的汉民族的居住版图。
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一直到清朝康熙才打破记录。历史有个潜在的规律,一个皇帝在位时间太长往往在晚年时会犯很多非常幼稚的错误,汉武帝也不例外。
晚年的汉武帝好大喜功,崇信方士,希望长生,可能是丹药吃多了,加上年事已高,变得多疑好杀,喜怒无常,崇信酷吏江充,误听谗言,发生了影响历史的“巫蛊之祸”。
巫蛊之祸,太子刘据全家几乎都遇害,唯独刘据的孙子刘病已幸免于难。襁褓中的刘病已刚满月就失去双亲,被收押在长安的监狱里,幸运的是任监狱长的丙吉非常同情他,安排监狱里的妇女精心照料。直到刘病已五岁时才被释放,送到祖母娘家史家。
祖母史良娣早已遇害,丙吉只好把刘病已交给史良娣的兄长史恭抚养,史恭的母亲贞君虽然年事已高,看到孩子孤苦伶仃,非常难过,亲自照顾刘病已。
刘病已体弱多病,幸亏史家精心照料。身为皇曾孙的他此时连个名字都没有,所以取名刘病已。因为古代有避讳制度,后来刘病已即位后担心自己名字给天下百姓带来不便,于是把名字改为刘询。
刘病已在史家像小鸟一样快乐地成长,一直到八岁,汉昭帝即位后,才从史家搬出,再次进入掖庭,其宗室地位重新被认可。史家作为外戚,可以经常到掖庭照顾他。
《西京杂记》中记载,汉宣帝幼时被收监时,胳臂上系着祖母史良娣编制的彩色图案的玩转丝绳,绳上配戴一枚宝镜,宝镜产自印度,是当年张骞出使西域从大夏商人得到的,张骞回国后赠送给太子刘据,宣帝出生时,刘据送给孙子,并让史良娣用七彩丝线编织,系于臂上。此镜比五铢钱大一些,传说佩戴此宝镜能够驱除妖魔,逢凶化吉,因此宣帝能够屡经磨难而不死,坚强地活下来。
巫蛊之祸,汉武帝把培养多年的太子刘据折腾没了,最后选了一个最小的儿子作为皇位继承人,年仅八岁的刘弗陵,为汉昭帝,昭帝在位十三年,不到二十一岁就去世了,昭帝无子,霍光辅政,把宣帝从民间选出来。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传奇的身世,童年的不幸,作为汉武帝重孙的汉宣帝蹬上九五之尊,对国家应该是一大幸事。所以在他在位期间,非常关心民间疾苦,经常遣使官吏巡查民生,减免赋税,赈济百姓;设置常平仓平衡粮价,供应边塞军需;攻打匈奴,重振汉朝国威;在西域设置都护府,招募汉民充实边疆;四夷宾服、万邦来朝,汉朝国力达到极盛,昭帝宣帝四十多年时间里被称为昭宣之治。
汉宣帝刘询
汉宣帝曾用琥珀装饰的漆盒盛装宝镜,放在枕旁,他时常拿起这枚宝镜,目不转睛,陷入沉思,回忆童年往事而泪流满面。
玉经磨难多成器,剑拔沉埋便倚天。
史家对自己有扶养之恩,恩重如山,汉宣帝念念不忘,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帝王!虽然史恭已经去世,但还是对史恭三个儿子:史高、史曾、史玄一一封侯。
(4)
史丹的父亲史高因揭发霍禹反叛,在铲除霍光集团有功,被封乐陵侯,官至大司马,统领尚书事,相当于宰相。
身为史高的次子,史丹自然得到皇帝重用。
史丹年少,乐于助人,虽风流倜傥,但为人精细,跟太子刘奭年龄相仿,所以担任中庶子,侍从太子。刘奭即位为汉元帝,昭君出塞的典故出自此朝。
史丹任驸马都尉、诗中,兢兢业业,汉元帝出行,史丹常为骖乘,执鞭坠镫。
史料记载,汉元帝多次想更换太子刘骜,但因为史丹的维护,没能成功。
作为皇帝身边的红人,汉元帝非常器重史丹,元帝去世前把汉成帝托孤于史丹。
汉成帝即位之初,提拔史丹担任长乐卫尉,升任右将军,赐封爵位为关内侯,食邑三百户,加任给事中,后调任左将军、光禄大夫。
鸿嘉元年(公元前20年),汉成帝下诏:“表扬有德,奖赏大功,古今通义。左将军史丹过去导朕以忠正,禀议醇正专一,旧德很多。封为武阳侯,封东海郯县之武强聚,食邑一千一百户。”
史料记载,史丹性格豪放,乐于助人,虽放荡不羁,但行事谨慎小心,深得两代帝王青睐。汉成帝赏赐累计千金,僮奴百数人,后房妻妾数十人,在家奢侈过分,好饮酒,极尽美味音乐女色之乐。担任将军长达十六年。
永始四年(公元前13年),史丹因病上书隐退,汉成帝赐黄金五十斤,驷马车辆数匹,史丹回府邸不久去世,时年六十三岁,赐葬武阳封地,谥号武阳顷侯。
自周朝以来,分封诸侯,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汉朝开国实行郡县和封国并行。
《沂州府志》记载:武阳侯国,官吏三十人,相一人,秩三百石,丞一人,秩二百石,令史二人,狱史一人,乡啬夫一人,游激一人,牢监一人,尉史一人,官佐三人,亭长三人,仆人车驾门人大夫等数人,其封地在今天县东南武河西岸层山大城子村。
庄坞镇小池头村
(5)
近年来在大城子村村北高台地出土大量古代器皿,跨越夏、商、周、秦、汉等历史时期,尤其西汉晚期武阳侯时期最丰富。
比如大汶口鼎足、龙山鼎足、商周鬲足、以及汉代筒瓦残片等;年曾在此出土大汶口白鬶陶一件,村民曾在遗址上发现较为精致的汉代瓦当,秦砖汉瓦,推测为武阳侯宫殿遗址遗物。
大城子村在兰陵县庄坞镇南,东傍武河,与郯城县胜利镇周贾庄村相隔,西接銮墩子,南临小池头村,北靠危屯。
武阳侯封地层山地区,南有武河,北有层山,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是个好地方。古人有死如生的习惯,汉朝王侯陵墓多傍山而建,所以武阳侯史丹葬在层山就理所当然了。
武河,又称武阳河,汉朝以前叫五丈河,史丹分封武阳侯,此河改为武阳河,后来人们多叫武河,它属于涑河的分支,隶属运河水系,有“北涑河,南武河”之说。
武河
涑河发源于费县芍药山北麓,自西向东,流经临沂市兰山区大岭镇,在郭村分南北两支,北支为涑河由临沂城东北汇入沂河。
南涑河即武河,流经罗庄区黄山镇,入储墩镇永安,经庄坞镇多福庄、高尧、吴庄,庄坞西南园入郯城,流经胜利镇和庄坞镇两地,自北向南,东岸的南刘宅子、老南、白果树、杜圩子、周贾庄、大池头、赵楼和南刘宅子村;西岸的小付庄、学田庄、瓦屋庄、肖姬庄、颜圩子、吕园、小池头和杨园村南行,经长城镇二庙,郯城重坊镇畅行无阻,自邳州流入京杭运河。
(6)
武河曾是郯城和兰陵两县的自然分界线,方石桥就坐落在武河两岸,一条公路从上面驶过,它是连接郯苍两县的重要通道。
胜利镇周贾庄村
小编的家乡就在武河东岸,郯城县胜利镇周贾庄村,一个名气不大但风光秀美的小村庄。周贾庄与小池头、吕园、大城子等村隔武河相望。
小时候经常去方石桥玩,方石桥在我们当地简称“方桥”,记得方石桥东畔河岸有棵高大的燕子树,一到夏天,燕子树枝繁叶茂,绿树成荫,人们经常在燕子树下乘凉。微风吹拂,如同群燕飞舞。
方石桥
老方石桥在现在方石头桥的南头,我们当地都叫它“老方桥”,据说最早于唐朝时期修建,元朝至正(-)年间,为了方便武河两岸人们的出行,时任兰陵县县令的李德仁上书朝廷,筹集钱粮,重修石桥,从层山凿刻大青石头,用牛车搬运于此。
据说县令夫人笃信佛教,把自己的陪嫁首饰全部捐出,感动四方百姓。
修桥用的是产自层山的青石,被凿刻成一个个方方正正的,就像刀切的豆腐块那样齐,如同魔块一样垒砌成一座桥梁。所以石桥取名方石桥。
每块石头重达千斤,他们拼接在一起,严丝合缝,巧夺天工。试想,古代没有像吊车等现代化设备,他们是怎样完美施工的呢?
远远望去,老方石桥就像一条巨龙,从天而降,横卧在武河当中。
石桥历经六百多年风雨,虽屡遭洪涝冲击,至今仍然屹立不倒。
老方石桥
解放后,为了发展经济,修建郯苍公路需要,在老方桥北五百多米的地方重新架起了一座桥梁,原来的石桥慢慢的退出历史舞台。
新方石桥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现代化的设备修建,比老桥更加宏伟壮观。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小编儿时经常去老方桥,一到夏天,我们就成群结队,光着脚丫,在老方桥上像鸟儿一样追逐,由于炽热的阳光长时间照射,石板变得非常烫脚。我们热了就一头扎进武河水里洗澡,游戏,嬉戏玩耍,摸鱼捉虾......这里曾留给我太多太多美好的童年回忆。
现在武河水清澈见底,鸟语花香;河畔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两岸良田多种油桃,成为远近闻名的油桃之乡。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遍地桃花盛开,花香四溢,引来无数游客前来驻足观光。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站在风光旖旎的武河岸边,看着两岸绿树成荫,可以想象两千年前的武阳侯也同样携带从人,浩浩汤汤,驻足春游,畅游武河,沐浴春风。
时间荏苒,如今武河两岸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普通百姓的美丽家园。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作者孟力
参考文献:《汉书》《西京杂记》《沂州府志》《苍山县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