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盛的古国文明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沂
2023/7/10 来源:不详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9760498.html
引言
商周时期,奴隶制文化鼎盛一时。在沂境,先后出现了十几个小国,其中文明昌盛、影响较大的有费郯、莒等国。春秋战国时期,在沂蒙大地上也上演了一幕幕金戈铁马的历史壮剧,涌现出一批名垂青史的杰出人物。他们为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费邑兴亡西周初期,在今费县上冶乡古城村一带建立了一个小诸侯国郯。春秋初年、费改名为费国,不久被鲁国吞并,成为鲁桓公的儿子季友(季孙氏)的封邑。
▲诸国分布图季孙氏家族很重视费邑。他们派得力的家臣去管理还进行经济改革,取了一些发展生产的措施。结果,费邑的耕地不断增加,农业生产发展起来,从而成为季孙氏的根据地。后来,季孙氏的势力逐渐超过了鲁国国君,导致“三分公室”,控制了鲁国的政局。
随着费邑的发展,负责管理该地的家臣的势力也日益膨胀起来,威胁着季孙氏的安全。春秋末期,季孙氏的家臣阳虎以费为中心发动了叛乱,结果被季孙氏击败,仓皇逃走。
▲春秋时期鲁国政治家—季孙氏到战国时期,费仍由季孙氏统治着。公元前年,楚国灭鲁,费也就纳入了楚国的版图。
费都故址北依蒙山,东临浚河,呈长方形,南北长约米,东西宽约米。城址南半部平坦开阔,当地人称为“季王城”,是王公贵族的居住地;城址北半部地势起伏,面积较小,当地人称作“兵马城”,据说是屯积兵马的地方。城址东侧有一口古井,旁边立有两幢石碑上镌“季桓子井”等字样。
▲费县季桓子井碑西汉建立后,设置费县,县城仍在原费国故都。文化发达的古国郯相传,郯是东夷族首领少昊氏后裔的封国。它建立于西周初期,都城在今郯城县县城的北部。春秋时期,郯是一个文化比较发达的诸侯国。郯国国君郯子以才华出众、品德高尚、学问渊博而远近闻名,深得人们的爱戴。公元前年秋,郯子到鲁国朝拜。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听说后,特意登门拜见郯子,虚心求教学问,对他十分敬重。后来,孔子周游列国时又到过郯国,并同在郯国访问的晋国学者程子进行了学术交流。春秋末期,孔子的弟子、著名学者曾参也曾来郯国讲学。这些情况,从侧面反映了郯国文化的发达和它的魅力。
▲郯子碑公元前年,郯国被南方的越国灭掉。郯国从周初建国到战国初期灭亡,存在了余年。
郯子到鲁国朝拜鲁昭公设宴欺待。席,鲁昭公向这位来自偏远小国的国君发问道:“上古的少昊氏何以用乌名命官职呢?”郯子从容答道:“少昊即位时,恰巧飞来一群凤鸟,所以就以鸟纪事,用鸟名作为官称。”随即,他又一一讲述了各种以鸟命官的职责。孔子听说这件事后,大为钦佩,于是特意登门拜见郊子,虚心求教。事后,他深有感慨地对人说道:“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这就是孔子“问官”的故事。
后来,孔子又游国,路遇晋国学者程子。他在所坐之车上俯身与程子交谈学问,十分投机,以至车上的伞盖都倾斜了。后人将两个故事连起来,合成了一个典故“问官倾盖”。这生动体现了孔子孜孜不倦的好学精神,同时也说明当时郯国文化的繁荣
莒国的强盛与衰落
莒国是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之一。春秋初年,其都城由介根迁到莒,莒国迁都到莒之后,疆域比过去有了很大发展,控制了北到今高密,南至今赣榆,西北达穆陵关,东到大海的大片地区,进入了兴盛时期。
▲莒国图在春秋诸侯争霸中,莒国曾经活一时。它先后吞并了周围的向国、国等几个小国,还与齐、鲁等大国发生过多次战争,并夺取了它们的一些重要城池。公元前年,鲁、莒在浮来山⑤会盟,缓和了紧张关系。此后,莒与其它邻国的关系也相对稳定下来。附近国家的贵族、国君有难时,常到莒国来躲避。如,齐国的鲍叔牙曾和公子小白奔莒;齐灭谭国后,谭子奔莒;鲁公子庆父也曾奔莒,等等。公元前年,晋联合12国伐齐。莒国以千乘战车从东面进攻齐国,竟使齐兵胆颤心惊,不敢出战。
古莒城建于西周时期,有“坚如铜墙,固似铁壁”之誉。据记载,莒城有三道坚固而高大的城墙,只开一处南门;南城方圆12里,外城周围近40里。战国时期,燕国大将乐毅曾率军攻齐,一连夺取了齐国的70余座城池,唯独莒城被围困达半年之久,仍不能攻破。
▲日照莒国古城墙建设效果图莒国的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其铸造工艺水平尤为高超。在这里出土的一件铜罍(lei),十分精美,其造型和纹饰都属于楚国风格,由此可以看出莒国和各诸侯国之间经济文化的密切联系。在这里发现的一些铜酒器等,造型拙朴,风格雄健,闪耀着沂蒙古代文化的独特光彩。春秋末年,莒国国势日渐衰落。公元前年,鲁国大将叔弓率军进攻莒国,在蚡(Fen)泉④打败莒军。不久,鲁国又夺取了郠(Geng)城以西大片领土,从而使莒国势力更加削弱。公元前年,莒国被楚所灭。
儒学名人仲由、澹台灭明和“宗圣”曾参春秋后期,位于今临沂市西部的平邑县境内,是一个儒学名人荟萃之地。孔子的得意门徒仲由、澹台灭明和曾参等著名学者都出生在这里。
仲由(公元前年~前中年),字子路,春秋末期鲁国卞①人,是孔子非常喜爱的一个学生,被列为七十二贤人之一。仲由在孔门弟子中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论语》中关于他的记载多达38处。他性格直爽,是孔门弟子中唯一敢于向孔子提出不同意见的人。
▲仲由画像仲由以仁孝之德而著称。他信守诺言,凡是答应要办的事情,从不拖延;他具有孝亲、济贫和有福同享的思想,主张“仁义者,与天下共其所有而同其利者也。”他做过季孙氏家族的总管、卫国的“蒲大夫”等,取得了不少政绩,深得孔子称赞。
公元前年,卫国贵族间发生废立国君之乱。仲由得知后,立即赶往卫国保护原国君,结果在战斗中被杀。他的“杀身成仁,死而不悔”的精神,一直被后世称道。
澹台灭明(公元前年~?),字子羽,鲁国武城人。为孔子门徒七十二贤人之一。澹台灭明相貌丑陋,当初他拜孔子为师时,孔子很不乐意收留。澹台灭明虚心听取孔子的教诲,刻苦学习,并不断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终于成为当时一位知名的学者。他到吴国讲学时,其门徒多达余人,名振一时。为此,孔子曾感慨地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曾参(shen)(公元前年~前年),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人。他是儒家学说的重要传人,被后世尊称为“宗圣”曾参天资并不聪颖,但刻苦好学,终于成为声名远播的大学问家。他根据孔子生前的传授和自己的理解,编成了《大学》和《孝经》两书,被后世封建统治者视为儒学经典。曾参很注重个人的品行修养,特别注意“慎独”——即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越严格要求自己。他坚持“吾日三省吾身”,一旦发现有不足之处,马上改正。
曾参还非常重视言传身教、诚实守信。一次,他到市上买东西,孩子也想去。其妻为劝阻孩子,哄道:你不去,你父亲回来就杀猪吃。曾参回来后,果真遵守诺言,把猪杀了。他认为,如果父母言行不一,就无法培养孩子的诚实品德。这就是著名的“曾子杀猪”的故事。
▲曾子杀猪图马陵之战和《孙膑兵法》的重现战国中期的著名军事家孙膑,是齐国阿(e)人。早年他与庞涓一起跟学识渊博的鬼谷子(王栩)学习兵法孙膑才华超群,招致了庞的嫉妒。后来庞涓竟然设下圈套,使孙膑在魏国被施以膑刑,造成下肢残废。公元前年,担任齐国军师的孙膑率军在马陵山一带设下战场,大败由魏国将军庞滑统领的10万大军,土的部分战国兵器并迫使庞滑自杀。这就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著名的马陵之战。
孙膑著有《孙膑兵法》一书,但早已失传。多年以来,人们关于孙膑与孙武是否一人、《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是否为同一部书,始终争执不下。年,在临沂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孙膑兵法》竹简,从而使千年悬案真相大白,并因此而轰动中外。同时,这也为确定马陵战址提供了重要考据。
▲孙膑兵法郯城县境内的马陵山山脉绵延50多公里,山中地形复杂,沟壑众多,很多地名都与齐魏马陵之战有关。如独龙涧相传为庞滑大军覆灭之处,又名“庞涓沟”;马场村为战前孙膑养马之地。另外还有马陵道、点将合、分尸岭、上马石、恨谷崖等。在这一带,还挖掘出了数千枚铜箭头,以及铜戈、铜剑、铜刀等,有的还铸有铭文。经鉴定,这些兵器都是战国时期的。
兰陵令荀子荀子(约公元前年~前年?)名况,战国后期赵国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荀子曾长期在齐国授徒讲学,后来辗转到楚国,并得到春申君的器重。公元前年,他被委任为兰陵①令。
▲荀子画像荀子就任兰陵令之后,大展治国抱负,推行其以礼治为主、辅以法治的政治主张。他治理兰陵20多年,政绩显著,影响深远后人用“荀卿旧治”来代称兰陵
▲荀子墓公元前年,春申君遇害,荀子也被免职。此后,他就隐居在兰陵著书讲学,不久病逝荀子的陵墓在今苍山县兰陵镇东南米处、墓冢由黄土堆积而成,东西长10米,南北宽8米,高3.9米,周围树木葱。墓前有清代竖立的石两座,一块立于年,上题“补建于荀子墓碑等字样;另一块于年由山东巡周馥重立,正面刻文为“楚兰陵令萄卿之墓”,碑文记载了宋徽时修建于的情况,该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