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丰收我们的节日海报新闻
2024/10/18 来源:不详丰收时节,郯城县郯城街道三井村村民在整理收获的玉米,丰收的喜悦挂在脸上。眼观好“丰”景喜算“收”多少秋分时节,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而至。迎接丰收节的,既有丰富多彩的喜庆活动,更有沉甸甸的丰收果实。平原土地鲁望农业公司的农场主张洪春参加了平原农民丰收节活动,他介绍,平原县桃园街道乡村振兴示范区成立了省内首个民办“农场主大学”,邀请农业专家教授农业技术、涉农政策和农机操作等内容,“这些老师到田间地头讲课,给了我们精准的技术指导”。今年,张洪春将每亩地玉米株数大约增加了株,亩玉米单产能比去年提高多斤。“据前期专家会商,由于播种质量好、土壤墒情适宜,气象条件总体有利,防灾减灾措施到位,全省玉米长势是近几年最好的一年。”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杨武杰介绍,从各市汇总情况看,各地秋粮长势均成增产趋势,秋粮丰产丰收基本成定局。9月22日,在济南市长清区平安街道前升村,两台自动驾驶收割机开进玉米地里。“这种安装了北斗卫星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收割机在今年麦收中首次亮相,如今又要在秋收中大展拳脚。”永盛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李勇介绍。粮食丰产丰收的背后,活跃着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眼下,桓台县田庄镇小寨村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的第一茬余亩谷子迎来收获季。“预计每亩产量能达斤。”村党支部书记李海林告诉记者,小寨村没有企业,主要资源就是多亩耕地,小米种植历史悠久。为促进小米提质增产,小寨村党支部领办起合作社,带领村民统一种植,并且注册了“小寨金米”商标,与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合作,通过线上销售推广品牌。丰收来之不易,每一粒粮食都要管好。蓬莱国家粮食储备库运用储粮新技术,对全区库存粮采用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电子测温、谷物冷却“四合一”手段,实现“绿色、生态、智能、高效”储粮,保障粮食品质。9月22日,在青岛市即墨区金口镇海堤村的芹菜大棚里,村民宫崇深正满头大汗地忙碌着。他说,去年注册为地理标志商标后,金口芹菜价格倍增,“今年芹菜在地头上估摸着能卖到每斤10元钱,两亩地能收入七八万元”。即墨区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一批地理标志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特殊的商业价值成为市场香饽饽。“在这个庆祝丰收的节日,要给大家报告一个喜讯:作为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村,巩湖村迎来大丰收,上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在枣庄农民丰收节启动仪式上,薛城区周营镇巩湖村党支部书记孙中快作为新型职业农民代表发言。巩湖村村南,村民孙启伟和褚夫霞夫妇正在自家大棚里忙碌着。孙启伟说,一年种了三季蔬菜,早春的马铃薯亩纯收入元,毛豆亩毛收入0元,薄皮辣椒预期价格不低于每斤1.5元。保守估算,他的15亩大棚纯收入能达到20万元。(□记者贺莹莹王健杨淑栋从春龙张晓帆王德琬通讯员厉智敏张生采写记者毛鑫鑫统稿)编者按大众日报牢记总书记嘱托,深入开展“走基层强四力”教育实践,在全省乡镇(街道)、农村(城市)社区、企业、科研院所等基层单位建立多个基层联系点。农民丰收节当天,本报选取多个基层联系点,派出记者现场采访,与当地农民互动过节,共看联系点变化,共享丰收节喜悦。青岛市即墨区蓝村街道大米带动特色游一台台久保田收割机来回穿梭,割稻、脱粒、粉碎稻秆、装车等工序一气呵成。9月22日,青岛市即墨区蓝村街道青香水稻种植合作社的连片稻田里,享誉胶东半岛的“蓝村大米”进入成熟期,水稻收割陆续展开。放眼稻田,记者发现稻秆不见了。原来,今年合作社对水稻联合收割机进行“升级”,附带秸秆切碎装置,一部分打碎的稻秆提供给周边的养殖场用作饲料,另一部分则进行深耕深翻还田,成为土壤肥力的有效补充。今年刚上市的蓝村大米售价比普通大米高了一倍,但仍然供不应求。“我们这里的土质为碱性黑土地,加上日照充足,所以产出的大米口感非常好,熬粥有种独有的香气,这也是蓝村大米一直备受青睐的原因之一。”青岛青香水稻专业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孙岩祥说。蓝村大米吸引了很多城里人慕名而来,他们对这里的田园环境流连忘返。青香合作社受此启发,借此发展农村休闲旅游,并推出“私家稻田”认领项目。“认领半亩地,就能够分到斤米,还能让孩子亲近自然,感知农民种田的不易。”孙岩祥说,“私家稻田”项目受到了很多城市家庭的认可,接下来合作社将策划开展自然农学课堂等新形式,将稻田打造成孩子们的“第二课堂”。利津县汀罗镇前关村盐碱地变示范园在利津县汀罗镇前关村圣水循环农业示范园有机蔬果种植示范基地里,各色果蔬挂满了枝头。9月22日,前关村村民范廷英早早地来到大棚里忙活,她告诉记者:“这里原本是几近撂荒的盐碱地,后来通过流转把土地集中起来,建设了这个园区,每人每年能有1元的流转费,在这里打工一天还能挣80元,可比以前种几亩棉花、玉米强多了。”年,前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崔星国决定把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经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决定一出,质疑声不少。在党员会议上,范廷英第一个投了反对票。“我们这些岁数大的,没法出去打工赚钱,种着这几亩地多少还能有点收入,现在要把地都流转给村集体,那我们还能干点啥呢?”为了打消村民的疑虑,崔星国带领村“两委”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并在自家地里搞起了实验。最终,圣水循环农业示范园在年建了起来。当年,前关村户均增收近3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了55万元。如今,示范园仍有80多个大棚在建,建成后大棚将达到个,涵盖了香菇基地、瓜果采摘基地、蔬菜基地、猪牛羊养殖基地,配套垂钓、游乐、民俗、餐饮等设施。威海市文登区西铺头村刚领完奖忙“练摊”“来来来,看看我们的土鸡蛋,鸡吃的是蚂蚱,喝的是露水,这鸡蛋保证完全无公害,每斤才15元;别看我们的酒卖得贵,保证纯果浆发酵,没有任何添加,您就放心喝……”9月22日,在威海市文登区文登学广场,正在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米山镇西铺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于海峰身披刚刚获得的“十大发展集体经济带头人”绶带,来到自己村的展台前,当起了“代言人”。今年的文登区丰收节庆祝活动安排得别出心裁:把领奖台和展台放在一起,这边表彰乡村振兴的全区先进典型,另一边则把全区的优质农产品汇集在一起。展台这边,苹果、大花生、银杏、大樱桃、西洋参、砂梨、板栗等七大文登地标农产品齐刷刷亮相,手编篮筐、花饽饽、自酿酒等也吸引了众多市民。于海峰这次只带来了村里酿的红酒和无公害鸡蛋两种产品,“其实我们的产品非常多,花卉、水果、蔬菜、肉、蛋都有,搞个专场展销都没问题。”于海峰承认,他的产品是贵,但“贵有贵的道理”,因为他们有一支顶尖专家团队。目前,已有全国顶尖的草莓专家、牡丹专家、蓝莓专家共十余人在西铺头村设立研究项目,成为西铺头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引擎。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种菜手上不沾泥9月22日上午,第八届兰陵(苍山)蔬菜产业博览会暨中国(临沂)农民丰收节在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举办。开幕式结束后,参会人员走进了位于代村的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参观,在一座智能玻璃温室内,一排排种在“空中”的蔬菜格外吸引人眼球。“姑娘,你这菜也不是塑料的呀,怎么长得这么欢实也看不见土啊?”一位游客伸手捏了捏一丛苦菊,向一旁的张利娟发问。“这是用无土栽培技术种出的‘活体蔬菜’,是用管道里的营养液作为养分,没有农药残留和污染,根、茎、叶都可以直接食用。”负责管理这座智能玻璃温室的“菜农”张利娟答道。温室内密布着一根根层叠辗转的白色管道,每隔十几厘米,管道上就会钻出一丛青翠的蔬菜。张利娟走到温室南侧,打开了一个中控箱,仪表盘上密布着五十多个红绿色按钮与旋钮,据她介绍,“活体蔬菜”项目实现了蔬菜的立体种植,白色管道可以堆叠10层,高度可以达到4米以上,还可以通过智能中控系统调控温度、湿度、光照。“最重要的是,现在我们在这里种菜,手上不用沾泥了。”张利娟说。兰陵县素有“山东南菜园”的美誉。这个“活体蔬菜”项目,就是代村的返乡大学生刘雁滨与一群年轻人研发出来的。目前,刘雁滨已经是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的常务副总经理,据他介绍,这几年代村正在推进“田园新城”项目,希望打造一座集农业绿色生产、科研教育、休闲观光、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康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农业之城、农民之城。菏泽市牡丹区小留镇青年农民种“特色”在菏泽市牡丹区小留镇举办的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现场,记者发现青年农民居多,80后、90后唱主角;特色农产品多,山药、无花果、富硒地瓜、中华寿桃等让人目不暇接。“这是艳红椒,亩效益能有1万元;这是天宇椒,亩效益能有元。”王红梅的摊位前,红红的辣椒吸引了不少人。程刚强种的富硒地瓜,大的有3斤重。煮熟之后,清香扑鼻,又甜又面。“这种地瓜,一亩地能收斤,一斤2元,一亩地纯利润1.3万元。”程刚强说。李孟的摊位上,紫色的无花果水灵灵的,尝一口,很甜。李孟是一位90后,以前在外地跑物流,去年回村创业,任村支书。他经过多方考察,决定在村里种植无花果,目前已种植余亩。“小留镇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吸引众多年轻人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内生动力。”省派牡丹区委挂职副书记贾国斌说。(□记者张晓帆李明彭辉陶相银纪伟王兆锋通讯员徐宁任万帅崔立学王海政贾传龙冯磊郜玉华实习生李梦宇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