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脱贫攻坚看民政系列报道一强化社会

2022/10/13 来源:不详

编者按: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市委确定的“重点工作攻坚年”“重大项目突破年”。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民政部门承担着解决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最后一道防线的重要职责,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要求。

在这关键阶段,全市民政系统提高政治站位,以“为民爱民”为理念,将脱贫攻坚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发挥民政部门兜底保障作用,强化细化保障措施,推进民政领域脱贫攻坚重点工作落实落地落细,为全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民政力量。即日起,本报推出《决胜脱贫攻坚看民政》系列报道。

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的兜底保障作用,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后底线。

兜住兜牢脱贫底线,市民政局主动作为,先后印发了《临沂市民政局关于推进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的实施意见》、《临沂市民政系统脱贫攻坚自查评估工作方案》、《全市民政领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临沂市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办法》,通过完善低保认定标准、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社会救助审批权下放提高服务效能等真招实招,持续强化社会救助与扶贫政策的有效衔接,确保那些“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落实农村低保做到“应保尽保”

农村低保,承担着脱贫攻坚兜底保障的重要职责,关系到农村贫困人口的切身利益。如何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被医院诊断为急性造血功能停滞,父亲右眼失明丧失部分劳动能力,本就困难的家庭,如何支付高昂的医药费?这一切像一座大山压得今年16岁的王天宝喘不过气。

2月29日,兰陵县民政局获知王天宝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王天宝所在的芦柞镇民政办,对其家庭经济状况进行现场核对,为其发放临时救助金,并办理了低保,每月保障金额元。

全力开展脱贫攻坚全面摸排行动,落实低保救助,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许多像王天宝一样的贫困户都享受到了低保政策。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物价上涨影响,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今年以来共为全市17.6万名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发放临时价格补贴万元。累计摸排村居(社区)个、困难群众15.7万人次,新纳入低保和临时救助范围困难群众人。

走访摸排村居困难群众、落实低保政策

只有数据明晰、情况详实,兜底保障才能动态且精准。市民政局加强了与扶贫办、残联等部门数据比对,全面摸排即时帮扶人口、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低收入困难人群,及时掌握人员情况,建立监测预警信息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确保“应保尽保”。

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决不能因取消低保造成返贫。脱贫攻坚期内,市民政局对纳入农村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给予6个月的低保渐退期。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市在保人员暂停动态退出。

保障特困供养做到“应养尽养”

特困人员是困难群众和兜底保障对象中最困难、最脆弱、最需保障的群体。脱贫路上,如何破解特困人员的供养难题?

16日下午,温暖的阳光照在三里庄社区百岁老人娄桂花居住的小院中,山茶花开正盛。“奶奶,这是特困供养人员服务卡,上面有我们定期巡防人的电话。有什么事情随时可以跟我们联系。”兰山区金雀山街道民政办的工作人员边将照料服务卡悬挂起来,边对老人耐心地解释着。

“我现在可是享福喽。你们这些孩子一直惦记着我。”娄桂花的笑容比阳光还要灿烂,拉着工作人员聊起了家常。她的丈夫早年因抗日而牺牲,膝下无儿无女。当地民政办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将她纳入了特困供养对象。

民政工作人员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张贴照料服务卡

加强与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的联系,便于一对一帮扶。目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卡制度正在全市推行。小小的一张卡上,有老人的基本信息、自理状况、照料护理责任人、乡镇(街道)服务电话、县区监督电话等内容,在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家中悬挂,主动接受特困人员本人及社会监督。同时,落实落细有照护协议、有服务标准、有定期探访、有动态管理、有应急预案“五有”工作要求。目前,我市对在家分散供养的2.57万名特困人员全部签署了照料护理协议,明确监护人,落实监护责任,确保“平日有人照应,病时有人看护”。

“住在这里真舒坦呀,三餐不愁。”“是啊,衣食无忧。”在郯城县特困人员养护基地里,倪训波正面带笑意与老伙计日常闲聊。改善特困人员群体生活状况,郯城县打造的“三中心一基地”供养模式,列入“年度山东省社会救助领域优秀实践案例”在全省推广。

针对于有集中供养需求的特困人员,我市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每个县区至少设置1所以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优先为生活不能自理(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提供集中供养服务。目前,全市共安排名有集中供养需求的特困人员到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居住。

加强临时救助做到“应救尽救”

面对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的基本生活困难,临时救助如何兜底脱贫,发挥“救急难”的作用?

“我春节前从武汉来郯城探亲,一直居住在酒店里,在郯城留观一个多月了。能不能申请一下救助?”3月13日,市民政局接到湖北籍滞留郯城人员陈登的求助电话。马上核实并落实救助政策!经郯城县民政局核实,陈登1月22日到郯城探亲,后因疫情在居住宾馆进行留观。因居住时间较长,且疫情期间无任何收入来源,出现了临时性困难。县民政局当即给发放了元的临时救助金。

为滞留郯城的武汉籍人员发放临时救助

临时救助就要发挥“雪中送炭”的作用。加大“救急难”机制落实力度,市民政局开通了临时救助“绿色通道”。积极推进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将临时救助审批权限下放到乡镇,优化审批流程,对于急难型临时救助,提高救助时效性,积极开展“先行救助”,并在急难情况缓解后按规定补齐审核审批手续。

确保有困难的群众都能求助有门,我市在全市个乡镇(街道)全面建立起临时救助储备金制度,将小额临时救助下放到乡镇,资金通过预拨的形式提前拨付到乡镇,每个乡镇储备金金额最低5万元,按人口密度和地域面积适当提高额度,进一步提高救助时效,及时解决城乡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的基本生活困难。按照城市低保标准的3~12倍分类分档提高临时救助标准。对于因病造成临时性生活困难的,按照当地城市低保标准3-12倍确定救助标准;对于因子女自负教育费用负担过重造成临时性生活困难的,按照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的3-6倍确定救助标准;对重大生活困难的,一事一议适当提高救助额度。

一组数据彰显着我市社会救助的工作成效。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9.6万建档立卡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和名即时帮扶人口纳入农村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保障范围。去年以来,1万人次建档立卡脱贫享受政策人口获得临时救助。在市扶贫办委托省民生改革发展中心第三方入户暗访中,我市农村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政策抽核结果优秀。特别是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我市无1名群众因疫情影响陷入基本生活困难,无1名困难群众感染新冠肺炎。

低保缓退扶助一批,特困供养保障一批,临时救助改善一批。市民政局将以最大决心、最大力度完成兜底脱贫刚性任务,为全面实现脱贫攻坚奔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临报融媒记者潘凤娟通讯员刘岩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19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