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郯城,这座曾经的小国都,靠什么成为
2024/12/8 来源:不详郯城县的“郯”字,正确读音为(tán)。郯城县位于山东省最南部,地处鲁苏交界,郯城建制,始于郯国,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郯为古地,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之时期,这一代为“东夷”之地,太皞氏为东夷一著名氏族首领,少皞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古老的齐鲁大地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在耀眼的文明之光里,郯国也许是个不值得一提的国家。周期封赠天下有功之臣和王族新贵。曲阜地界的少昊后裔封国也是商朝遗国奄国,拆封为莒和郯。从武王封国到公元前年,越灭郯,郯国历经六百余年,郯国国君传世多少人,已无确切记载。由莒子历世十五代,秦国历世二十八代推之,郯国国君至少也得有十几人。郯是个文化较发达的小国。郯城县西北之磨山,有曾子书院遗迹。传说曾子授徒于此。清时,书院移建于城内,额题“一贯书院”。曾子,名参,字子舆,后世尊为“宗圣”,而其在郯授徒,足见当时郯国人文之盛。春秋时期,郯国附鲁,这里是“春秋三圣”之一郯子的故里,“孔子师郯子”、“郯子鹿乳奉亲”的故事被传为千秋佳话。以孙膑、庞涓斗智闻名世界的齐魏马陵之战,就发生在其境内的马陵山。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窦娥冤》的原型,即为郯城东海孝妇。郯城地处临郯苍平原,沂河、沭河贯穿全境,是我国栽培银杏最早的地区之一,县内百年以上的大树有3万多株,银杏覆盖面积30万亩,年综合效益20亿元。郯城的中华银杏园,位于重坊镇出口社区东邻,占地面积近万亩,景区包括银杏胜迹、连漪桥、郯子夜读石像、万只鸿雁栖息地、沂河瀑布群、龙凤桥、观瀑台、芳林花径等景点。现有银杏品种个,其中上百年银杏树近万株,是我国目前保存面积最大的银杏古树群落。有着“神州第一银杏雄树”圣誉的“老神树”,虽已三千岁矣,但屹立在古郯大地上。该树被命名为“中华名木”,是全国第一银杏雄树。老神树树高47米,胸径2.3米,树荫占地面积约0.85亩。“老神树”雌雄同株,硕果累累。银杏树为一雌一雄,雌树结果,雄树授粉。而这棵“老神树”作为雄树却硕果累累。更为神奇的是,在无风的情况下,大部分落叶集中在一个时辰内一次性落完,老神树抖落满树金叶的时候,就像千万只蝴蝶在空中飞舞,分外迷人。每年谷雨前后,“老神树”为方圆二三十公里范围内的银杏雌树授粉,郯城县年产银杏果多万公斤,老神树功不可没。古朴苍劲的千年古木和岁月斑驳的人文气息交相辉映,形成了郯城新村独特的风光。郯国在春秋之世,很少参与会盟、征伐等政治军事活动。据史料记载,郯国唯一参加的征战是在鲁哀公十年,其和邾国随同鲁、吴联合伐齐。那时,邾、郯势力衰微,不列于诸侯,因此《春秋》只记“公会吴伐齐”,而不提邾、郯。郯城中华徐氏始祖陵距今已有多年历史,是古徐国文化发祥地,徐姓始祖发源于此。对于郯子姓氏起源,《山东通志》:“郯,己姓,少昊之后,春秋时昭公十七年郯子来朝,今郯城县城。”据此知郯国属以姓氏得名,至今郯姓犹存。郯国故城,在今城县城北部,亦称“碌碡城”。传说当时郯国国君在抵御外侵修筑城墙时,因信方术,于城墙基部砌了万只碌碡,以求永固。虽然这则传说现已无考,但城墙砌有许多碌碡。年人们在拆除城内一段故城墙时,就发现过大批砌排整齐的碌碡,每只长69厘米,直径51厘米。墙基下还发现有数座战国晚期的瓮棺葬。由此可以推断,城墙的初建年代当在战国晚期至汉初。这里还有座马陵山景区,北起泉源段宅村,南至红花孙塘村,纵跨马陵山系南北56公里,山水相依,风光无限。青山隐隐,古道悠悠,百里沭河,生态优美,景色迷人,被专家誉为“北方的漓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