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县在明代考取的第一位举人叫李骥,来自
2023/11/1 来源:不详隋朝开设的科举制度,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到了明代建立之后,已经臻于完善,成为朝廷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想要出人头地,参加科举考试方为正途,即所谓的“科班出身”。因此,在古代的县志当中,对明代考取的第一位进士、举人都会大书特书,视为乡梓名人。对于地处山东省南部的郯城县来说,明洪武二十六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间,就在那一年,郯城县在明代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举人的突破。该县人李骥在山东乡试中金榜题名,成为举人。通常来说,举人下一步要接着考进士,但在明朝初年,制度草创,人才缺乏。很多举人通常都有做官的机会。郯城县的李骥后来就没有考进士,而直接去了京城,踏入仕途。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政绩突出,他的事迹被收录到了《明史》当中,这是很多尚书级别的人都不曾有的待遇(沂水县人杜泽在明初做到了礼部尚书,但在《明史》中却无传记)。李骥是郯城哪里人?《郯城县志》的人物介绍中没有提到。但在他的孙子李泰的词条下面,却标准着“高册社人”。孙从祖籍,以此来看,李骥是高册社人的可能性也很大。(高册的位置示意)《郯城县志》载:高册社,属大安东乡,县西南十里。在上世纪后半段,郯城县境内曾经有个高册乡。而如今,“高册”这个地名仍能见到。主高册、中高册、西高册、陈高册、仇高册、张高册、万高册、凌高册,这些都是带有“高册”两字的村庄名称。李骥,字尚德。他考中举人之后,在国学(国子监)进修三年,授户科给事中。在明代中后期,通常没有进入翰林院的进士,会担任此职。以此来看,李骥虽然没有考进士,但也差不多算是有了进士待遇。他先后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担任过知县、御史等职务,所到皆有口碑。宣德五年,他走马上任河南知府。在任期间,他整治治安,使得当地“道不拾遗”。同时,他不畏强权,对在地方作威作福的伊王府加以管束,得到了皇帝的赞赏。史称,他“持身端恪,晏居虽几席必正”。担任知府六年的时间,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他七十岁的时候,在任上去世,“士民赴吊,咸哭失声。”正所谓家风传承,李骥本人起到了表率的作用,他的后世子孙也不忝先人。根据《山东通志》和《郯城县志》的记载,明正统年间,他的孙子李泰考中了进士,这也是郯城在明代考取的第一位进士。祖孙如此,李氏家族可谓郯城县的书香名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