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此文,才知道西晋时期那些人和事儿
2023/6/16 来源:不详手上白癜风能治疗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41112/4515855.html
晋朝(年-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西晋为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王朝之一,其中东晋属于六朝之一。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年灭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晋愍帝迁都长安,年灭西晋,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乱华”。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少数民族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两晋总历时年。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
晋朝虽为汉末以来中国文化中衰时期,但在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发展。两晋的文化走向多元发展,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由于儒教独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学、文学、艺术、史学及科技纷纷出现革新,有些成为独立的学问。当代思想有由本土发展的玄学、道教及由印度东传的佛教,士大夫纷纷盛行清谈。由于边疆民族带来草原文化,东晋则拥有中原文化及江南文化,双方逐渐展开文化交流或民族融合。汉代以前,政治主权完全在华夏族,汉代以后,政治主权不全在华夏族,边疆民族带来的草原游牧文化也融于中原文化。时天下大乱,士族文人多不以道义为重,儒学中衰。旷达之士,目击衰乱,不甘隐避,则托为放逸,遂开清谈之风。晋室之兴,世乱未已,向秀之徒,益尚玄风。玄学与印度东传之佛教交汇,中国文化逐渐转变为儒释道融合之状况。
西晋时期(年——年)
西晋(公元年—年)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另与东晋合称晋朝。西晋国祚仅51年,共5位皇帝,若以灭东吴始,则仅立朝37年。西晋的开国君主司马炎是出身于河内温县的世族,祖父司马懿乃三国时曹魏的大将军、太尉、太傅,其与二子司马师、司马昭都是曹魏后期权倾一时的权臣,权势超过君主。司马炎于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建国号为晋,定都于洛阳,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又称为司马晋。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西晋一大特色是大量游牧部落内迁。自东汉光武帝刘秀允许边民内迁以来,大量游牧民族因各种方式被迁入,到西晋时关中和凉州一带的外族已占当地人口一半。这些外族本身都是被世家门阀收作奴婢。由于迁入人口数目相当多,与关中一带晋人相差不远。为西晋亡国和五胡十六国埋下伏笔。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年,西晋被前赵所灭,北方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西晋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改元建武,史称东晋。西晋时期以仿铸造青铜器的高温烧制的青瓷闻名。西晋的文化程度也很高,名医王叔和著有《脉经》,地理学家裴秀编有《禹贡地域图》,史学名著《三国志》即由陈寿所著。
一、晋武帝司马炎时期(年——年,在位25年)
(一)重要人物
晋武帝司马炎1.晋武帝司马炎。司马炎(-),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儿子18人,女儿7人)。司马懿之孙,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东晋的开国皇帝)从祖父。-年在位,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晋武帝。年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年他又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建国后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太康元年,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但灭吴后,逐渐怠惰政事,奢侈腐化。年病逝,葬峻阳陵。
2.晋武帝司马炎祖辈。祖父晋宣王司马懿、大伯大将军司马师、四叔汝南王司马亮、九叔赵王司马伦。
祖父晋宣王司马懿(1)祖父晋宣王司马懿。司马懿(-),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2)大伯大将军司马师。司马师(-),字子元,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官至大将军,西晋奠基人之一。他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长子,司马昭的兄长,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伯父。司马师沉着坚强,雄才大略。与夏侯玄、何晏齐名。与其父司马懿谋划诛杀曹爽,以功封长平乡侯食邑千户,旋加卫将军。司马懿死后,以抚军大将军辅政,独揽朝廷大权。掌权后,制定选拔官吏的法规,命百官推荐贤才,整顿纲纪,任命文武大臣使各有职掌,朝野肃然。司马师也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曾用计击溃吴国诸葛恪的大军。公元年,魏帝曹芳与中书令李丰等密谋除司马师,事情泄露,司马师杀死参与者,迫郭太后废掉魏帝曹芳,从太后命以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次年,司马师亲率兵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途中病死。晋朝建立后,追尊为景皇帝,庙号世宗。
(3)四叔汝南王司马亮。司马亮(?―),字子翼,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第四子,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异母弟,晋武帝司马炎的叔叔,母伏夫人,八王之乱中的八王之一。(略)
(4)九叔赵王司马伦。司马伦(?—),字子彝,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晋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异母弟,晋武帝司马炎的叔叔,母柏夫人,八王之乱中的八王之一。(略)
3.晋武帝司马炎父母。父亲晋文帝司马昭、母亲文明皇后王元姬。
(1)父亲晋文帝司马昭。司马昭(-),字子上,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父亲。早年随父抗蜀,多有战功。景初二年,封新城乡侯。正始初,迁洛阳典农中郎将。曹髦时,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走向代魏之路。甘露五年,魏帝曹髦死后,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伐蜀,灭之。封晋公。咸熙元年三月丁丑加为晋王。咸熙二年,司马昭病死,时年54岁。数月后,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
(2)母亲文明皇后王元姬。王元姬(—),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西北)人。三国时期曹魏经学家王朗之孙女、王肃之女,晋文帝司马昭妻子,晋武帝司马炎与齐王司马攸的生母。幼时便通《诗经》、《论语》,嫁司马昭后竭尽妇道、谦虚谨慎。其人颇有远见,曾预言钟会谋反之事。泰始元年(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尊王元姬为皇太后,宫号曰崇化宫。王元姬身处太后之位,提倡节俭,身体力行,作为众妃子的表率。在其治理之下,后宫井井有条,众人和睦相处。泰始四年(年)三月二十一日(4月20日),王元姬崩逝,终年52岁,谥号文明皇后,与司马昭合葬于崇阳陵。
4.晋武帝司马炎兄弟姐妹。司马炎有八个弟弟和一个姐姐。弟弟齐献王司马攸、城阳哀王司马兆、辽东悼惠王司马定国、广汉殇王司马广德、乐安平王司马鉴、燕王司马机、司马永祚、乐平王司马延祚,姐姐京兆公主。
(1)弟弟齐献王司马攸。司马攸(—),字大猷(yóu),小字桃符。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文帝司马昭次子,晋武帝司马炎同母弟,齐武闵王司马冏的父亲,母文明皇后王元姬,西晋宗室、诸侯王、书法家。司马攸生性温和聪慧,有治理才能,因伯父司马师无子而被过继给他,袭封舞阳侯。西晋建立后封齐王,历任骠骑将军、司空、开府仪同三司等要职,所任颇有建树。武帝晚年,朝廷内外要求司马攸继位的呼声高涨,荀勖、冯紞趁机进谗将其排挤出朝,致使司马攸气恨发病,呕血而死,时年36岁,谥号献王。司马攸善书法,南齐王僧虔《论书》云“晋齐王攸书,京洛以为楷法”。有文集二卷,今已佚。
(2)堂兄弟河间王司马颙。司马颙(?―),晋宣帝司马懿三弟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孙,太原烈王司马瑰之子,晋武帝司马炎的堂兄弟,八王之乱中八王之一。(略)
(3)堂兄弟东海王司马越。司马越(?―),晋宣帝司马懿四弟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高密文献王司马泰长子,晋武帝司马炎的堂兄弟。晋惠帝至晋怀帝时期权臣,八王之乱中八王之一。
5.晋武帝司马炎后妃。据《晋书》记载,晋武帝后宫超过万人,但留下记载的仅是少数,大约为17人。其中,第一任皇后杨艳、第二任皇后杨芷、妃子左棻、胡芳等。
(1)第一任皇后杨艳。杨艳(—),字琼芝,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曹魏通事郎杨文宗之女,晋武帝司马炎的皇后。杨艳幼年父母双亡,被舅舅赵俊抚养,长大后又跟随继母段氏生活。杨艳自小聪明贤慧,善于书法,天生丽质,娴熟女工。晋武帝为世子时,聘娶了杨艳。泰始元年(年),晋武帝受禅即位。泰始二年(年),杨艳被立为皇后。杨艳深得晋武帝宠幸,并为晋武帝生下三子三女(陵悼王司马轨、晋惠帝司马衷、秦献王司马柬、平阳公主、新丰公主、阳平公主)。杨艳生病时,知道晋武帝宠幸胡夫人胡芳,恐怕以后会立她为皇后,担心太子司马衷的地位不稳。临终时,头枕晋武帝膝说:“叔父杨骏的女儿杨芷才貌兼备,愿陛下选她来备六宫。”并悲伤地哭泣,晋武帝流着眼泪答应了她。泰始十年(年),杨艳去世,时年37岁,葬于峻阳陵,谥号武元皇后。
(2)第二任皇后杨芷。杨芷(—),是西晋晋武帝的皇后,字季兰,小字男胤,东汉太尉杨震幼子杨奉的后裔,东汉末年东莱太守、蓩亭侯杨众的曾孙女,西晋太傅杨骏与嫡妻庞氏之女,武元皇后杨艳堂妹。咸宁二年立为皇后,史称“婉嫕有妇德,美映椒房”,得宠于晋武帝。生渤海殇王,早薨,之后再无生育。由于其父杨骏擅权引起皇后贾南风忌恨,贾南风联络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发动血腥政变,杀死杨骏,并唆使大臣上书状告杨芷谋反,让晋惠帝司马衷将其贬为庶人,押到金墉城居住。元康二年()二月一日(3月6日),被活活饿死,死时34岁,做皇后、皇太后共计15年。贾南风并不因杨芷死而罢休。她听信巫师之言,怕杨芷将事情告诉武帝,于是在杨芷棺材上贴了灵符,并使用些镇邪的符书药物。
(3)嫔妃左棻。左棻(?—),出土墓志作左棻,字兰芝,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诗人。少好学,善属文。为晋武帝贵人。公元年,晋武帝去世。年,贾南风(晋惠帝的皇后)控制了皇宫和朝政,活活饿死了太后杨芷(杨艳的妹妹,杨艳死时要求司马炎娶她),服侍杨芷的宫女也被统统饿死。贾南风操纵了傻子皇帝后为所欲为,秽乱宫禁,派心腹出宫物色美貌少年,载入宫中,玩够了以后,便一一杀掉灭口。又害死太子司马遹。这时宫里可谓天翻地覆,左棻更是被冷落一边。永康元年(年)三月十八日,左棻去世。同年四月二十五日,葬于峻阳陵西徼道内。今存诗、赋、颂、赞、诔等20余篇,大都为应诏而作,《离思赋》最著名。原有集,已失传。
(4)嫔妃胡芳。胡芳,生卒年不详,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南)人,曹魏车骑将军胡遵的孙女,镇军大将军胡奋的女儿,晋武帝司马炎的妃子。泰始九年(年),胡芳以良家女子的身份入选后宫,受封贵嫔,生有女儿武安公主。胡芳性格率直,举止刚正大方,深得晋武帝的宠爱,其待遇仅次于皇后。泰始十年(年),晋武帝的皇后杨艳病重,杨艳知道晋武帝宠幸胡芳,恐怕自己去世之后,晋武帝会立胡芳为皇后,担心会对太子司马衷的地位不稳,所以临终前嘱托晋武帝一定要将其堂妹杨芷立为皇后,以绝晋武帝立胡芳为皇后的念头。此后关于胡芳的事迹不详。
(5)嫔妃王媛姬。王媛姬,生卒年不详,晋武帝司马炎的嫔妃,晋怀帝司马炽的母亲。王媛姬初入晋武帝的后宫时,被封为中才人,后来王媛姬早逝。晋怀帝即位后,追尊曰皇太后。
6.晋武帝司马炎子女。儿子18人,另有8个儿子早夭未封王。其中有历史影响的儿子:长子毗陵悼王司马轨、次子晋惠帝司马衷、三子秦献王司马柬、五子楚隐王司马玮、六子长沙王司马乂、十三子清河王司马遐、十六子成都王司马颖、二十三子吴敬王司马晏、二十五子晋怀帝司马炽。女儿13人。另亲侄儿亲侄儿齐王司马冏。
(1)长子毗陵悼王司马轨。司马轨,生卒年不详,字正则,晋武帝司马炎长子,晋惠帝司马衷同母兄,母为武元皇后杨艳,初拜骑都尉,年二岁夭折。太康十年(年),追封为毗陵王,谥号悼,以楚隐王司马玮之子司马义为嗣。
(2)次子晋惠帝司马衷。司马衷(-),字正度,母武元皇后杨艳,西晋第二位皇帝,年-年在位。在位17年。(略)
(3)三子秦献王司马柬。司马柬(-),字弘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三子,晋惠帝司马衷同母弟,母武元皇后杨艳,西晋宗室、诸侯王。司马柬沉着聪明,有胆识器量,深受其父晋武帝的宠爱。泰始六年(年),受封汝南王。咸宁三年(年),改封南阳王,担任左将军、右军将军、散骑常侍。晋武帝特许他住在齐献王司马攸的府邸。太康十年(年),改封秦王,食邑八万户,在当时中原诸王中食邑最多。后改任镇西将军、西戎校尉。晋惠帝继位后,历任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录尚书事、大将军。杨骏一党被诛杀后,司马柬深感不安,屡次请求返回封国,却被叔祖汝南王司马亮挽留在京城辅政,直到司马亮与司马玮先后被杀,时人才称司马柬有先见之明。元康元年(年),司马柬去世,享年30岁,谥号献王,以齐献王司马攸的葬礼规格安葬。
(4)五子楚隐王司马玮。司马玮(―),晋武帝司马炎第五子,晋惠帝司马衷异母弟,母审美人,八王之乱中八王之一。(略)
(5)六子长沙王司马乂。司马乂(―),晋武帝司马炎第六子,晋惠帝司马衷异母弟,母审美人,八王之乱中八王之一。(略)
(6)十三子清河王司马遐。司马遐(―),字深度,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武帝司马炎第十三子,晋惠帝司马衷、晋怀帝司马炽异母兄弟,母陈美人,西晋宗室、诸侯王。咸宁三年(年),受封清河王,出继叔父城阳哀王司马兆。后历任右将军、散骑常侍、前将军。晋惠帝继位后,进位抚军将军,加任侍中。楚隐王司马玮兴兵时,派司马遐逮捕太保卫瓘,卫瓘旧吏荣晦杀尽卫瓘的子孙,司马遐不能制止,遭世人指责。永康元年(年),司马遐去世,时年28岁,谥号康王。其长子司马覃袭封清河王爵位。晋惠帝曾立司马覃为皇太子,屡遭废立,后被司马越杀害。其三子司马铨在晋怀帝司马炽即位后,改封豫章王。晋怀帝二年,立为皇太子,后被刘聪所杀。
(7)十六子成都王司马颖。司马颖(—),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六子,晋惠帝司马衷、晋怀帝司马炽的兄弟,晋愍帝司马邺的叔父。八王之乱中八王之一。(略)
(8)二十三子吴敬王司马晏。司马晏(-),字平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十三子,晋惠帝司马衷、晋怀帝司马炽的异母兄弟,晋愍帝司马邺的父亲。母李夫人,西晋宗室,晋怀帝时期重臣。太康十年(年),受封吴王。历任射声校尉、后军将军。永康元年(年),因同母兄淮南王司马允讨伐赵王司马伦被杀事件牵连,贬为宾徒县王。后改封代王,不久复封吴王,升任上军大将军、侍中。永嘉年间(年―年),担任大将军、太尉,后因视力不佳、风疾等病无法上朝。永嘉五年(年),汉赵军队攻入洛阳,司马晏与众多宗室一同遇害,时年31岁。其子司马邺即位后,追谥敬王(一作孝王),追赠太保。
(9)二十五子晋怀帝司马炽。司马炽(-),字丰度,晋武帝司马炎第25子,晋惠帝司马衷异母弟,母王媛姬,西晋第三位皇帝,公元年-年在位。年,晋怀帝被刘聪用毒酒毒杀,享年30岁。(略)
(10)亲侄儿齐王司马冏。司马冏(?―),晋文帝司马昭之孙,齐献王司马攸次子,晋武帝司马炎之侄,晋惠帝司马衷堂兄弟。晋朝宗室,八王之乱中八王之一。
7.晋武帝司马炎时期主要文臣武将。西晋丞相何曾、西晋将领贾充、西晋权臣杨骏。
(1)西晋丞相何曾。何曾(—),西晋大臣,开国元勋。原名瑞谏,又名谏,字颖考,曹魏太子太傅何夔之子,何遵、何邵之父。承袭其父爵位,魏明帝时为平原侯,何曾为文学。明帝即位,擢散骑侍郎、典农中郎将,主张为政之本在于得人。何曾与曹魏权臣司马懿私交深厚,司马炎袭父爵为晋王时,何曾为丞相,在废曹立晋的过程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晋朝一建立,他官拜太尉,直至太保兼司徒,进封为朗陵公。朝会之时,何曾享受坐车佩剑的特权,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咸宁四年(年)卒,先谥曰孝,太康末改谥曰元。
(2)西晋将领贾充。贾充(-),字公闾,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东北)人,三国曹魏末期至西晋初期重臣,曹魏豫州刺史贾逵之子。西晋王朝的开国元勋。曾参与镇压淮南二叛和弑杀魏帝曹髦,因此深得司马氏信任,其女儿贾褒及贾南风分别嫁予司马炎弟司马攸及次子司马衷,与司马氏结为姻亲,地位显赫。晋朝建立后,转任车骑将军、散骑常侍、尚书仆射,后升任司空、太尉等要职。更封鲁郡公。咸宁末,为使持节、假黄钺、大都督征讨吴国。吴国平定后,增邑八千户。死于太康三年,追赠太宰,礼官议谥曰荒,司马炎不采纳,改谥为武。有集五卷。
(3)西晋权臣杨骏。杨骏(?―公元),字文长,弘农华阴人,西晋政治家。初为高陆县令,累迁至车骑将军,封临晋侯。因女为晋武帝皇后,受晋武帝宠信,与弟杨珧、杨济势倾天下,时称三杨。公元年,晋武帝病重,杨骏将其软禁在含章殿,身边侍卫皆换为自己心腹。晋武帝本欲以杨骏同汝南王司马亮共同辅政,然而杨骏平素忌惮司马亮,便趁晋武帝昏厥之时与武悼皇后篡改诏书,自封为太尉、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诸军事、侍中、录尚书事,并督促司马亮往许昌上任。杨骏自知平素没有威望,不顾傅祗、石崇、何攀等人劝谏,大开封赏以求收买人心,此后大权独揽,执政严酷且刚愎自用,不纳良言,遍树亲党,疏远宗室。公元年,贾后政变,朱振劝杨骏烧云龙门,斩贼首,引兵拥太子入宫。杨骏怯懦不决,最终被人杀死在马厩里。杨骏三族也被诛灭,株连而死的共有数千人。
8.晋武帝司马炎时期秃发鲜卑族首领。秃发树机能。秃发树机能(?—公元),晋朝时期人物,秃发鲜卑族首领。“河西鲜卑”秃发部首领匹孤的四世孙,他在祖父寿阗死后接替大首领位置。率部反抗西晋王朝,爆发历时9年的“秦凉之变”,先后大破晋的封疆大吏胡烈、苏愉、牵弘、杨欣,攻陷凉州,威震天下,晋武帝惊呼:“虽复吴蜀之寇,未尝至此。”咸宁五年(年)十二月,秃发树机能为晋将马隆所败,旋即为叛徒所杀。
9.晋武帝司马炎时期历史名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陆机、陆云、张华,西晋著名史学家陈寿,西晋医学家王叔和,针灸鼻祖皇甫谧,敦煌菩萨竺法护。
(1)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左思(约~),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金谷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2)西晋文学家陆机。陆机(-),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陆机在孙吴时曾任牙门将,吴亡后出仕西晋,太康十年(年),陆机兄弟来到洛阳,文才倾动一时,受太常张华赏识,此后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历任任太傅祭酒、吴国郎中令、著作郎等职,与贾谧等结为“金谷二十四友”。赵王司马伦掌权时,引为相国参军,封关中侯,于其篡位时受伪职。司马伦被诛后,险遭处死,赖成都王司马颖救免,此后便委身依之,为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太安二年(年),任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率军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却大败于七里涧,最终遭谗遇害,被夷三族。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诗重藻绘排偶,骈文亦佳。与弟陆云俱为西晋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3)西晋文学家陆云。西晋文学家陆云(年-年),字士龙,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官员、文学家,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五子。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曾任清河内史,故世称“陆清河”。陆云少聪颖,6岁即能文,被荐举时才16岁。太康十年(年),陆云来到京城洛阳,访得太常张华,得到张华赏识,并介绍给刘道真,日后二陆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后陆云任吴王司马晏的郎中令,直言敢谏,经常批评吴王弊政,颇受司马晏礼遇,先后曾任尚书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清河内史等职。陆机死于“八王之乱”而被夷三族后,陆云也为之牵连入狱。尽管许多人上疏司马颖请求不要株连陆云,但他最终还是遇害了。时年42岁,无子,生有二女。由门生故吏迎葬于清河。
(4)西晋文学家(大臣)张华。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西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汉留侯张良的十六世孙、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十四世祖。张华年轻时便多才多艺,受到时人赞赏。在曹魏时历任太常博士、河南尹丞、佐著作郎、中书郎等职,西晋建立后,拜黄门侍郎,封关内侯。他学识渊博、工于书法、记忆力极强,被比作子产。后拜中书令,加散骑常侍,与杜预坚决支持建晋武帝司马炎伐吴,战时任度支尚书。吴国灭亡后,张华进封广武县侯,因声名太盛而出镇幽州,政绩卓然。后入朝任太常。晋惠帝继位,任太子少傅,因功拜右光禄大夫,累官开府仪同三司、侍中、中书监,被皇后贾南风委以朝政,张华尽忠辅佐,使天下仍然保持相对安宁。后封壮武郡公,又迁司空。永康元年(年),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张华被杀害,享年69岁。张华工于诗赋,词藻华丽。编纂有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隋书·经籍志》有《张华集》十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张茂先集》。张华雅爱书籍,精通目录学,曾与荀勖等人依照刘向《别录》整理典籍。《宣和书谱》载有其草书《得书帖》及行书《闻时帖》。
(5)西晋著名史学家陈寿。陈寿(-),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元康七年(年)病逝,享年65岁。太康元年(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当时48岁,开始撰写并《三国志》。陈寿历经10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全书共65卷,36.7万字,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6)西晋医学家王叔和。王叔和,古代医家名。晋代医学家。名熙,以字行,高平(今属山东)人。生于东汉建安十五年,即公元年。他学识渊博,为人诚实,做了当时的太医令。在中医学发展史上,他做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整理《伤寒论》,一是著述《脉经》。王叔和性格沉静,博好经方,且熟悉修身养性之术,尤擅长于脉学之理。著有《脉经》,总结汉以前有关脉学之成就,系现存我国最早脉学专书,书中总结脉象24种,又论述三部九候,寸口脉等,对古代的脉学影响甚大。另对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一书进行整理,该书因战乱而散佚零乱,几至失传。王氏重新加以编次,将《伤寒杂病论》析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始于王氏,使之不可湮没。后世虽有人对他的整理加以非议,但多数人认为其功不可没,张仲景之学借王氏之编修整理才得以保存下来。另著有《论病》六卷,未见传世。
(7)针灸鼻祖皇甫谧。皇甫谧(mì)(—),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郡朝那县(今甘肃省灵台县)人,后徙居新安(今河南新安县)。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东汉名将皇甫嵩曾孙。他一生以著述为业,后得风痹疾,犹手不释卷。晋武帝时累征不就,自表借书,武帝赐书一车。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其实,除此之外,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并被誉为“针灸鼻祖”。挚虞、张轨等都为其门生。
(8)敦煌菩萨竺法护。竺法护(—),又称昙摩罗刹(意为法护),月氏国人,世居敦煌郡,八岁出家,礼印度高僧为师,随师姓“竺”,具有过目不忘的能力,读经能日诵万言。当时中原地区虽然礼拜寺庙、佛像,然而大乘经典未备,法护立志西行,不辞辛劳,万里寻师,不但精通六经,且涉猎百家之说,遍通西域三十六国语文。泰始元年,携带大批经典返回东土,居于长安、洛阳,专事译经,精勤行道,广布德化,时称月支菩萨、敦煌菩萨。鸠摩罗什尚未来到中国以前,中国佛教初期最伟大的译经家就是竺法护。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经典《法华经》,即竺法护以《正法华经》为题译出,而流布于世。罗什以前,到中国的译经师虽然很多,但以译经部数来看,竺法护的成绩最为可观。
(二)历史事件
1.司马崛起。曹魏后期,政治日益腐败,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与此同时,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以曹爽为首和以司马懿为首的两个集团的对立和斗争。公元年(嘉平元年),曹爽等陪同曹芳出洛阳城南拜谒魏明帝陵,司马懿乘机在洛阳发动政变,杀曹爽,灭三族,夺取了朝中大权。这就是著名的“高平陵事件”。公元年,司马懿病死,子司马师继续掌权。年,司马师废曹芳,立曹髦为帝。次年,司马师死,弟司马昭当政。公元年,曹髦不甘心做傀儡,于是率数百仆从向司马昭进攻,结果被杀。司马昭另立曹奂为帝,政权完全为司马氏所控制。公元年,司马昭向发动灭蜀汉之战,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分东、中、西三路进攻汉中。蜀汉则以姜维为首组成抵抗军,据剑阁天险与魏军相持。邓艾遂率精兵偷渡阴平攻占涪城,进逼成都。蜀汉后主刘禅不战出降,姜维闻讯后带部投降钟会,后兵变不成,自刎而死,蜀汉灭亡。
2.早年经历。司马炎为曹魏权臣司马昭的长子,曾出任中抚军;但是司马昭却有意让次子司马攸继承王位,但在众臣的反对之下,司马炎于咸熙二年(年)被封为晋王太子。同年八月,司马昭因中风猝死,享年55岁。司马炎继承父亲的相国职位和晋王爵位。
3.登基为帝。咸熙二年(年),司马昭病死,司马炎继承相国晋王位,掌握全国军政大权。经过精心准备,同年12月,仿效曹丕代汉的故事,为自己登基做准备。在司马炎接任相国后,就有一些人受司马炎指使劝说魏帝曹奂早点让位。不久,曹奂下诏书说:“晋王,你家世代辅佐皇帝,功勋高过上天,四海蒙受司马家族的恩泽,上天要我把皇帝之位让给你,请顺应天命,不要推辞!”司马炎却假意多次推让。司马炎的心腹太尉何曾、卫将军贾充等人,带领满朝文武官员再三劝谏。司马炎多次推让后,才接受魏帝曹奂禅让,封曹奂为陈留王。司马炎于公元年,登上帝位,改国号为晋,史称为西晋,晋王司马炎成了晋武帝。改元为泰始,曹魏遂亡。
4.大封宗室。晋朝本身承接了东汉晚期至曹魏期间的割据局面,地方上世族影响力远超帝王。如司马氏本身就是世族权臣,控制曹魏朝廷,最后篡魏自立。所以司马炎在篡魏得手后,为免其他世族、权臣效法,将其祖司马懿以下宗室子弟27人均封为王,在地方上作为维护皇室的力量。同时又颁布“占田令”,限制世族拥有田地的面积和数量。总之,晋武帝极尽全力的对司马家族进行大分封,这些被分封的诸王,其中许多都是拥有数量不小的的军队的,司马炎希望这样可以就可以使得晋朝得到最大的保障了,岂不是这样反而给后来的天下大乱埋下了伏笔。
5.颁布《晋律》。《晋律》是晋武帝司马炎在泰始三年(年)完成并于次年颁布实施的,但在他的父亲司马昭辅佐魏政期间就开始了。当时司马昭命贾充、羊祜、杜预等人参考汉律、魏律开始编纂,到司马炎建立西晋后不久完成。因颁行于泰始年间,故又称《泰始律》。张斐、杜预为《晋律》作注解,经晋武帝批准“诏颁天下”,注与律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因此该律又名《张杜律》。《泰始律》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其主要特点是“峻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泰始律》以宽简著称,是中国古代立法史上由繁入简的里程碑。晋律还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唯一通行于全国的法律,并被东晋和南朝所沿用,也是这一时期承用时间最长久的一部法典。
6.西陵之战。三国后期吴国陆抗进攻西陵(今湖北宜昌西北)杀叛将步阐的作战。公元年,吴国西陵守将步阐降晋,吴派陆抗讨伐步阐。西晋朝廷派杨肇、羊祜等率军援救步阐,陆抗率主力对杨肇军进行阻击。两军接触后,陆抗部将俞赞投降了杨肇,吴军情况十分危急。陆抗针对俞赞可能提供给晋军的情报,估计杨肇可能依俞赞之计先攻自己的薄弱环节,乃临机应变,将计就计,连夜撤下夷兵,换上精兵。第二天,晋军果然从原夷兵防守之处进攻,遭到吴军沉重打击。次月,晋军无计可施,趁夜间逃遁。陆抗遂攻陷西陵城,将步阐等人夷灭三族,西陵之战以吴胜晋败而告终。
7.秦凉之变。是发生在西晋初年的一场动乱,由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发起的反抗晋王朝的战争,从泰始六年(年)开始到咸宁五年(年)年末结束,历时9年。此次事变严重的打击了晋王朝在西北的统治。在历时9年的秦凉之变中,为了镇压河西鲜卑,司马炎几乎将晋朝名将尽数派遣至西北战场,前后丧失了了四名驰骋西北的封疆大吏(胡烈、苏愉、牵弘、杨欣),损失了几万人的部队,已经影响到西晋王朝的整体局势,如果秦凉失控,西晋就不能进攻东吴,东吴不灭,西晋就会面临两面受敌的困境,司马炎一统天下的宏图大志,就无法实现。咸宁五年(年),秃发树机能为晋将马隆所败,旋即为叛徒所杀。收复凉州之后,司马炎终于摆脱了两面受敌的危险局面,可以一心一意的进行伐吴的工作,反对伐吴的大臣们的借口也没有了,整个西晋的主战派逐渐占据了有了优势,最终使得司马炎马上就下定决心伐吴,统一了全国;对于凉州来说,在此后近百年的时间里,不管中原地区的局势有多混乱,除了十年之后的一次大规模民族期事,这里就再也没有发生大的战争,这对于整个凉州乃至于西域之后近百年的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8.晋灭吴之战。晋灭吴之战是公元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晋武帝司马炎发兵水陆并进,直取建业(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一举灭吴国,实现统一的战争。公元年十一月,晋武帝发兵20余万,分六路进军攻打吴国,第二年二月初,攻克丹阳城(今中国中南部湖北省秭归东)后,攻破吴军横断江路之铁锁铁锥,船行无阻,后来又擒获吴西线统帅、都督孙歆。在东线战场,吴国丞相张悌率领三万军队渡过长江迎战,被晋朝的军队夹击大败而归,晋军当机立断,挥师直指建业,吴军惊恐怯懦,不战而降,士卒闻讯逃散,于是吴国宣告灭亡。此战,西晋准备周密充分,善择战机,兵分多路,水陆并进,发挥强大水军作用,临机果断,一举获胜。吴主昏庸,防务松弛,将士离心,缺乏统一对策,招致节节失败。晋灭吴后,东汉末年以来分裂数十年的中国复归统一。
9.太康盛世。太康盛世又称太康之治、太康繁荣是指晋武帝统一全国后出现的经济繁荣的太平盛世。西晋立国之初,年富力强的司马炎意欲有所作为。泰始元年、二年他先后颁布过一些旨在移风易俗、革除前朝弊政的措施:撤销对曹魏宗室和汉朝宗室的督军,宣布解除对他们的禁锢。罢除曹魏政府对出镇、出征将士留取人质的法令。恢复被曹魏废止的谏官制度,并把象傅玄、皇甫陶这样清正敢言、有才能的官吏委任为谏官,以广闻博见,开直言之路。西晋政府重视生产,劝课农桑,经济上实施占田制,使农民依法占有了一定的土地,从而调动了农民辟田开荒,从事生产的热情。再加上晋武帝注重招抚流民,兴修水利。所以,西晋初年(大约年至年)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民和俗静,家给人足,牛马遍野,余粮委田,出现了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四海平一、天下康宁的升平景象。因为晋武帝此时的年号叫“太康”,所以史称“太康之治”。
10.奢风之渐。但是好景不长,西晋皇室逐步腐朽。世家大族则贪暴恣肆,奢侈成风。如何曾日食万钱,还说“无下箸处”。大族王恺、石崇互比奢侈,大臣傅咸上疏说“奢侈之费,甚于天灾”,请求皇帝制止,但司马炎不仅无动于衷,还资助其舅争富。官僚们不仅奢侈成性,而且公开抢劫、杀人。如石崇做荆州刺史,“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司马炎也骄奢淫逸起来,由于未能解决政风腐败、党派乱起、宗室权力扩张与外族内迁问题,种下日后八王之乱与永嘉之祸的远因。
11.因病去世。太熙元年(年),司马炎病重,没有将国家大事托付给重臣,开国功臣都已去世,朝臣惶恐不安,无计可施。而国丈杨骏(杨芷之父)排斥公卿大臣,亲自在司马炎左右伺候,并趁机随意撤换公卿,提拔自己的心腹。司马炎病情稍有好转,见杨骏所用之人不当,就严肃地对杨骏说:“怎么能这样做呢!”于是给中书下诏,让召汝南王司马亮与杨骏共同辅助王室。杨骏恐怕失去权柄与宠信,从中书那里借来诏书看,并把诏书藏起来。中书监华讷恐惧,亲自找杨骏要诏书,杨骏终于不给。过了两天,司马炎病危,杨芷奏请让杨骏辅政,司马炎点了点头。于是杨皇后便召中书监华讷、中书令何劭,口头传达司马炎的旨意,让他们作遗诏。遗诏写成后,杨芷与华讷、何劭共同呈给司马炎,司马炎看了以后不说话,于两天后驾崩,享年55岁,葬于峻阳陵。
(三)人物评价
晋武帝司马炎。晋朝的实际开创者是司马炎的祖父和父辈,而他自己更像是一个守成之君。晋武帝司马炎在位20多年。他曾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受时代的影响,他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用了汉代以来的分封制,严重地削弱了中央集权的巩固。再加上他晚年生活奢侈腐化,公开卖官,宫中姬妾近万人,上行下效,各级官吏不理政事,斗富成风,奢侈之风盛行,加速了西晋王朝的灭亡。晋武帝去世不久,西晋王朝就发生了“八王之乱”,这场战乱长达16年,加上天灾不断,瘟疫流行,广大劳动人民又开始大批死亡或流离失所,“太康繁荣”的盛景很快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前期能厉行节俭,虚心纳谏,用人唯贤,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后期则热衷于安逸享乐,以致荒淫无度,君臣赛富。前明后暗是对晋武帝最公正的评价。
(四)历史文化
1.司马八达。指东汉末年河内名门司马家族兄弟八人:汉兖州刺史司马朗,字伯达;魏太尉(晋宣帝)司马懿,字仲达;魏太宰(晋安平王)司马孚,字叔达;魏东武城侯司马馗,字季达;魏鸿胪丞司马恂,字显达;魏中郎司马进,字惠达;魏安城亭侯司马通,字雅达;魏安平亭侯司马敏,字幼达。因其兄弟八人的字皆有“达”,于是并称为“司马八达”。他们的父亲司马防(年―年),东汉颍川太守司马儁之子。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年),司马防去世,终年71岁。司马防生有八子,即历史上著名的“司马八达”,司马懿为其次子。晋武帝司马炎是司马懿的孙子。
2.《晋律》简介。《晋律》是晋武帝司马炎在泰始三年(年)完成并于次年颁布实施的,但在他的父亲司马昭辅佐魏政期间就开始了。当时司马昭命贾充、羊祜、杜预等人参考汉律、魏律开始编纂,到司马炎建立西晋后不久完成。因颁行于泰始年间,故又称《泰始律》。张斐、杜预为《晋律》作注解,经晋武帝批准“诏颁天下”,注与律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因此该律又名《张杜律》。《泰始律》中国封建社会中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其主要特点是“峻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在损益汉《九章律》和魏《新律》的基础上,《泰始律》为20篇,计为刑名、法例、盗律、贼律、诈伪、请赇、告劾、捕律、系讯、断狱、杂律、户律、擅兴、毁亡、卫宫、水火、厩律、关市、违制与诸侯律,共条,个字。《泰始律》比前代律令的内容有所放宽。它“减枭、斩、族诛、从坐之条”,对女子的判处也有从轻从宽的用意。《泰始律》的这些变化,使其在实行中能够起到缓和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作用,有利于巩固司马氏的江山。《晋书·刑法志》称其“蠲其苛秽,存其清约,事从中典,归于益时”。《晋律》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南北朝乃至隋唐的法律无不打上它的烙印。晋律以宽简著称,是中国古代立法史上由繁入简的里程碑。晋律还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唯一通行于全国的法律,并被东晋和南朝所沿用,也是这一时期承用时间最长久的一部法典。由于有律学家张斐、杜预的注解,《晋律》从整体上看,比以往的法典更加规范和科学。
3.太康文学。“太康文学”之“太康”,是一个“模糊”概念,其所指时段大致上是西晋立国后的大约40年的时间。其代表人物有一左(左思)、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二潘(潘岳、潘尼叔侄)、三张(张载、张协、张亢兄弟)。由于受时代文化习尚的复杂影响,西晋文士的人格往往呈现多面性的特点。在文学理论建树方面,傅玄比较注意研究文学之体裁风格,陆机则建立了他的相当全面而系统的创作学理论,展现了一种“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精神。在文学鉴赏与创作方面。
4.《三都赋》。《三都赋》作者左思。包括总序、魏都赋、吴都赋、蜀都赋四部分。皇甫谧看过《三都赋》以后,予以高度评价,为这篇文章写了序言。今人傅璇琮考证,《三都赋》成于太康元年(年)灭吴之前。姜亮夫认为《三都赋》作于年。白居易《和酬郑侍御东阳春闷见寄》:“一缄疏入掩谷永,三都赋成排左思。”洛阳纸贵这个成语就是因为当时人们竞相抄写三都赋的内容,而造成纸张供不应求,纸价上涨的情形。陆机原本打算写《三都赋》,因为左思已经写的很好了,就放弃这个念头。王鸣盛说:“左思于西晋初吴、蜀始平之后,作《三都赋》,抑吴都、蜀都而申魏都,以晋承魏统耳”。《文选·三都赋》李善注引臧荣绪《晋书》一段文字,云:“思作赋时,吴、蜀已平,见前贤之是非,故作斯赋,以辨众惑。”
5.《三国志》。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国无史,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而最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作品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年)三书已合为一书。《三国志》也是二十四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因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职官、礼乐、律历等的“志”,不符合《史记》和《汉书》所确立下来的一般正史的规范。
6.《脉经》。古代汉医著作之一,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三世纪,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全书共分十卷、九十八篇。本书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先取《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有关论述分门别类,在阐明脉理的基础上联系临床实际。王叔和整理千古奇书《伤寒论》,著述传世佳作《脉经》,在中医学的发展史上,是重大的成就。王叔和著成的《脉经》,是继《难经》之后的一部脉学专著。诊脉是中医学的独特诊断方法,脉象也在诊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王叔和首开脉象鉴别先河。
(五)成语典故
1.洛阳纸贵。: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至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晋书·左思传》。: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首《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然而,左思写成《三都赋》却是历经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视的。没有伯乐识才,也许这篇《三都赋》便成为一堆废纸,不得流传。左思小时候不甘心受到鄙视,开始发愤学习。当他读过东汉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西京赋》,虽然很佩服文中的宏大气魄,华丽的文辞,写出了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的京城气派,可是也看出了其中虚而不实、大而无当的弊病。从此,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经过十年,这篇凝结着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赋》终于写成了!可是,当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给别人看时,他却受到了讥讽。却得到了著名文学家张华肯定与赞美。得到了著名文学家皇甫谧的高度评价,并且欣然提笔为这篇文章写了序言。在名人作序推荐下,《三都赋》很快风靡了京都,懂得文学之人无一不对它称赞不已。甚至以前讥笑左思之人--陆机听说后,也细细阅读一番,他点头称是,连声说;“写得太好了,真想不到。”他断定若自己再写《三都赋》决不会超过左思,便停笔不写了。同是一篇文章,有人将它贬得一钱不值,有人使之名噪一时。这其中当然有鉴别力高低的区别,可是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人们是否重视新生力量,能不能慧眼识英才的问题。
二、晋惠帝司马衷时期(年——年,在位17年)
(一)重要人物
晋惠帝司马衷1.晋惠帝司马衷。司马衷(-),字正度,晋武帝司马炎次子,母武元皇后杨艳,西晋第二位皇帝,年-年在位。在位17年。司马衷于年被立为皇太子,年即位,改元永熙。他为人痴呆不任事,初由太傅杨骏辅政,后皇后贾南风杀害杨骏,掌握大权。在八王之乱中,惠帝的叔祖赵王司马伦篡夺了惠帝的帝位,并以惠帝为太上皇,囚禁于金墉城。齐王司马冏与成都王司马颖起兵反司马伦,群臣共谋杀司马伦党羽,迎晋惠帝复位,诛司马伦及其子。又由诸王辗转挟持,形同傀儡,受尽凌辱。年,东海王司马越将其迎归洛阳。年,惠帝去世,时年48岁,相传被东海王司马越毒死。
2.晋惠帝司马衷后妃。第一任皇后贾南风、第二任皇后羊献容、嫔妃谢玖。
(1)第一任皇后贾南风。贾南风(-),即惠贾皇后,小名峕[shí],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东北)人。她是西晋时期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充(西晋王朝的开国元勋,曾参与镇压淮南二叛和弑杀魏帝曹髦,深得司马氏信任)的女儿。貌丑而性妒,因惠帝懦弱而一度专权,是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的始作俑者之一。后死于赵王司马伦之手,死时只有45岁。
(2)第二任皇后羊献容。羊献容(?-),泰山南城人,尚书右仆射羊瑾孙女,侍中羊玄之之女,晋惠帝司马衷第二任皇后,为晋惠帝生下一个女儿清河公主。同时也是前赵末帝刘曜的皇后。八王之乱中,羊献容几经废立。晋怀帝司马炽即位后,尊为惠帝皇后,居于弘训宫。永嘉五年(年),前赵军队攻陷洛阳,羊献容被俘,刘曜将她纳为妾。刘曜即位后,将羊献容立为皇后。羊献容深受刘曜的宠爱,先后为刘曜生下三子。光初五年(年),羊献容去世,谥号献文皇后,葬于显平陵。
(3)嫔妃谢玖。谢玖(?-),晋惠帝司马衷姬妾,愍怀太子司马遹之母。起初司马衷当太子时,还没纳妃,晋武帝顾虑其年纪小,尚不知男女闺房之事,就派谢玖去为司马衷侍寝。太子妃贾南风严妒,谢玖怀孕后只得请求回到西宫,生下儿子司马遹。司马衷即位后,立司马遹为太子。年,谢玖由才人进位淑妃。但贾后不准司马遹与生母谢玖相会,将谢玖另外安置。年,贾后设计废黜司马遹,并连带将其母谢玖、其妾蒋俊陷于同谋造反,同年十二月三十日(年2月6日),逮捕杖杀。永康初年,晋惠帝下诏改葬司马遹,谢玖便与司马遹合葬在显平陵,并且追赠她夫人印绶。
3.晋惠帝司马衷子女。儿子:愍怀太子司马遹,母谢玖。女儿:河东公主,母贾南风,嫁射声校尉孙会;临海公主,初封清河公主,母羊献容,嫁宗正曹统;始平公主,母贾南风;弘农郡公主司马宣华,母贾南风;哀献皇女司马女彦,母贾南风。
(1)太子司马遹。司马遹(—),字熙祖,小字沙门,晋武帝司马炎之孙,晋惠帝司马衷长子,母才人谢玖,西晋太子。司马遹自幼聪慧,有其高祖父司马懿之风。但长大后,不修德业,性刚且奢侈残暴,于宫中摆摊切肉卖酒,并在西园销售杂货,以收其利。又好算卦巫术,忌讳颇多。皇后贾南风以其非己出,性情暴虐,恐即位后自己地位难保,便与贾谧等设计谋害,诬陷司马遹谋反,囚于金墉城,后徙许昌宫,派黄门孙虑将其杀害,时年23岁。后追谥为愍怀太子,葬于显平陵。
4.晋惠帝司马衷时期主要大臣。西晋权臣杨骏、西晋时重臣卫瓘。
(1)西晋权臣杨骏。杨骏(?―),晋武帝本欲以杨骏同汝南王司马亮共同辅政,然而杨骏平素忌惮司马亮,并督促司马亮往许昌上任。公元年,贾后政变,被人杀死在马厩里。杨骏三族也被诛灭,株连而死的共有数千人。(略)
(2)西晋时重臣卫瓘。卫瓘(─),字伯玉。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西晋时重臣、书法家。曹魏尚书卫觊之子。卫瓘出身官宦世家,年轻时于魏国仕官,历尚书郎、散骑常侍、侍中、廷尉等职。后以镇西军司、监军身份参与伐蜀战争。蜀汉亡后,与钟会一道逮捕邓艾,钟会谋反时,又成功平息叛乱,命田续杀邓艾父子。回师后转任督徐州诸军事、镇东将军,封菑阳侯。西晋建立后,历任青州、幽州刺史、征东大将军等职,成功化解北方边境威胁,因功进爵菑阳公。后入朝为尚书令、侍中,又升任司空,领太子少傅。后逊位,拜太保。晋惠帝即位后,与贾后对立。不久,贾后唆使楚王司马玮矫诏诛杀卫瓘一门,享年72岁。卫瓘善隶书及章草。不仅兼工各体,还能学古人之长,是颇有创意的书法家。唐朝张怀瓘《书断》中评其章草为“神品”。
(3)西晋文学家(大臣)张华。张华(-),晋惠帝继位,任太子少傅,因功拜右光禄大夫,累官开府仪同三司、侍中、中书监,被皇后贾南风委以朝政,张华尽忠辅佐,使天下仍然保持相对安宁。永康元年(年),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张华被杀害,享年69岁。(略)
5.晋惠帝司马衷时期八王之乱主要人物。爷爷辈儿:汝南王司马亮、赵王司马伦;叔叔辈儿: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兄弟辈儿:楚隐王司马玮、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齐王司马冏。
(1)汝南王司马亮。司马亮(?―),字子翼,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第四子,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异母弟,母伏夫人,西晋宗室、八王之乱中的八王之一。司马亮初封万岁亭侯,后改封广阳乡侯、祈阳伯,历任东中郎将、散骑常侍、镇西将军等职。西晋建立后,先封扶风王,后改封汝南王,先后担任骑司马、抚军将军、卫将军、宗师等。咸宁三年(年),升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等要职,镇守一方。不久,入朝任太尉、录尚书事,兼任太子太傅。太熙元年(年),晋武帝病重,有意托孤于司马亮,但在杨骏阻挠下并未成功。元康元年(年),杨骏被杀后,司马亮入朝任太宰,与卫瓘分掌朝政,大肆封官却失去人心。不久,司马玮矫诏将司马亮杀死。司马玮被晋惠帝皇后贾南风所杀后,朝廷下诏给司马亮平反,谥号文成。
(2)赵王司马伦。司马伦(?—),字子彝,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晋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异母弟,晋武帝司马炎的叔叔,母柏夫人,西晋宗室,八王之乱中的八王之一。司马伦在曹魏时封安乐亭侯,后进封东安子,任谏议大夫。西晋建立后,封琅琊郡王,后改封赵王。历任平北将军、安北将军等。任征西将军、镇守关中时,因赏罚不明引起羌族、氐族反叛,被召回京师。愍怀太子司马遹被杀后,司马伦趁机鼓动司马遹的东宫旧部起兵讨伐贾后。贾后被杀后,司马伦自封大都督、相国等头衔。年,逼晋惠帝让位与己。改元建始。司马伦登基后,任用孙秀等小人掌政并大肆封官来收取人心。不久,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纷纷起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屡战屡败。同年四月,司马伦宣布退位迎晋惠帝复位,自己带着家人前往金墉城居住,之后,梁王司马肜上表请求诛杀司马伦,于是朝廷派遣使者到金墉城将司马伦赐死。他的三个儿子也被一同诛杀。
(3)河间王司马颙。司马颙(?―),字文载,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三弟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孙,太原烈王司马瑰之子,晋武帝司马炎的堂兄弟,西晋宗室、八王之乱中的八王之一。司马颙初袭封父爵,咸宁三年(年),改封河间王。少年时有名声,轻钱财厚待贤士。晋武帝赞叹其为藩王的表率。赵王司马伦篡位时,响应齐王司马冏起兵,因功授任侍中、太尉,加三锡之礼。永宁二年(年),李含假称受帝密诏说服司马颙讨伐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任太宰、大都督、雍州牧。后又废太子司马覃,立成都王司马颖为皇太弟。永兴三年(年),东海王司马越率义军讨伐司马颙,司马颙接连挫败,义军逐占据关中,司马颙保守孤城。同年,司马越以诏书征召司马颙入朝任司徒之职,司马越之弟南阳王司马模派将军梁臣将司马颙掐死,他的三个儿子也一同被杀。
(4)东海王司马越。司马越(?―),字元超,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四弟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高密文献王司马泰长子。西晋宗室,晋惠帝至晋怀帝时期权臣,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初任骑都尉,后迁散骑侍郎加侍中,历任散骑常侍、辅国将军、尚书右仆射等职并因参与诛杀杨骏受封五千户侯,不久复任侍中,加奉车都尉,晋爵东海王。永康初年(公元年)加中书令,又升任司空兼中书监。在八王之乱后期,司马越在先后击败了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等诸王的势力之后开始掌控西晋政权,并在晋惠帝死后立太弟司马炽为皇帝,是为晋怀帝。司马越自任太傅辅佐朝政,辅政期间不思团结官员一致对外,反大权独揽,杀戮朝臣,弄得人人自危,各方纷纷起兵讨伐,司马越无奈之下自请出征石勒,永嘉五年(公元年)司马越忧惧而死,至此八王之乱终结。东晋年间追谥孝献。以元帝之子司马冲袭封。
(5)楚隐王司马玮。司马玮(―),字彦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五子,晋惠帝司马衷异母弟,母审美人,西晋诸侯王、八王之乱中八王之一。司马玮初封始平王,后改封楚王。历任屯骑校尉、都督荆州诸军事、平南将军、镇南将军、卫将军、侍中等。元康元年(年),汝南王司马亮、太保卫瓘建议朝廷让司马玮离开朝廷到封国去,司马玮对此很怨愤。卫瓘等人因长史公孙宏、舍人岐盛轻薄无德,并受司马玮亲宠,会给朝廷带来祸患,打算收捕岐盛。岐盛得知此事,就和公孙宏密谋,假称司马玮的命令,向皇后贾南风说司马亮、卫瓘坏话。司马玮于是勒令本部军队,伪造诏书召集军队准备除掉卫瓘等人,不久兵败被处死,年仅21岁,谥号隐王,追赠为骠骑将军。
(6)长沙王司马乂。司马乂(―),字士度,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武帝司马炎第六子,晋惠帝司马衷异母弟,母为审美人,西晋宗室,八王之乱中的八王之一。太康十年(年),封为长沙王,授任员外散骑常侍。太熙元年(年),任步兵校尉。永平元年(年),受兄司马玮的牵连,被贬为常山王。永宁元年(年),司马乂率本国军队响应齐王司马冏等三王,讨伐司马伦,因功授任抚军大将军,复封长沙王。太安二年(年),张方派遣部将郅辅率领三千兵卒,前往金墉城逮捕并烧死司马乂,时年28岁。晋怀帝即位后,追谥为厉王,以其子司马硕袭封。
(7)成都王司马颖。司马颖(—),字章度,司州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六子,晋惠帝司马衷、晋怀帝司马炽的兄弟,晋愍帝司马邺的叔父。《晋书》卷59列传第二十九中将他和另外7个宗室藩王合传,故有“八王”之称,成都王司马颖便是“八王之乱”其中一王。太康十年()受封成都王。年,由于结怨于贾谧,皇后贾南风下诏出为平北将军,镇守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年,赵王司马伦篡位,齐王司马冏传檄讨逆。年,齐王司马冏专权,河间王司马颙上表数其罪状,司马颖起兵响应。年,与司马颙合谋攻长沙王司马乂。年,司马越囚禁司马乂,向颖、颙联军投降。司马颖除去朝中的司马乂后,增封二十郡,拜丞相,又立为皇太弟。这时期的成都王司马颖达到了他的权利顶峰。八月,王浚与司马腾讨伐司马颖,司马颖等挟惠帝奔洛阳。十二月,司马颙废皇太弟颖,遣送回藩。年九月,顿丘太守冯嵩执成都王颖及二子,送邺,范阳王司马虓不忍杀而幽之。十月,司马虓暴毙。虓长史刘舆矫诏赐死颖及二子。时年28岁。
(8)齐王司马冏。司马冏(?―),字景治,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文帝司马昭之孙,齐献王司马攸次子,晋武帝司马炎之侄。晋朝宗室,八王之乱中的其中一王。在其父司马攸死后,袭爵齐王,历任散骑常侍、领左将军、翊军校尉。后与赵王司马伦废杀皇后贾南风。因遭孙秀排挤出朝任职。司马伦篡位后,升任镇军大将军。又联络河间王司马颙等共讨司马伦,迎晋惠帝复位,任大司马。永宁二年(年),司马颙与长史李含上表列司马冏罪状。八月,司马冏立8岁的清河王司马覃为太子,自为太子太师。十二月,长沙王司马乂围攻洛阳,两军在城内激战三日,司马冏败,被擒斩首,暴尸三日,同党皆夷三族,死者两千余人。晋怀帝即位后,下诏为司马冏平反,追谥武闵。
6.晋惠帝司马衷时期开国皇帝。成汉太宗李雄、前赵开国皇帝刘渊。
(1)成汉太宗李雄。李雄(―),周朝巴国宗室后裔,姬姓李氏,字仲俊,李特第三子,母罗氏,十六国时期成汉开国皇帝,年―年在位。李特在四川起兵时,被封为前将军。年李特丧身沙场,秦文王李流收拾残兵败将,接管其部,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益州牧。李雄带兵打败晋建平太守孙阜,大获全胜,声势复振。李流病死后,将军权交给侄子李雄。李雄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不久,攻克成都。年称成都王,建元建兴,年称帝,国号“大成”,改元晏平。年汉中的杨虎和梁州的张咸也先后投奔了李雄,成国疆土达到最大。年李雄头顶生疮而死,享年61岁,谥号武帝,庙号太宗,葬于安都陵。
(2)前赵开国皇帝刘渊。刘渊(-),字元海,新兴(今山西忻州北)人,匈奴族,匈奴首领冒顿单于之后(刘渊是西汉时期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的后裔。汉高祖刘邦将一位宗室之女,作为和亲公主嫁给冒顿单于,并与冒顿单于相约为兄弟,所以,冒顿单于的子孙都以刘氏为姓。),南匈奴单于于夫罗之孙,左贤王刘豹之子,母呼延氏,十六国时期前赵政权开国皇帝,年-年在位。刘渊在父亲死后接掌其部属,八王之乱时诸王互相攻伐,刘渊乘朝廷内乱而在并州自立。年十一月,刘渊以复汉为名,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北)即汉王位,改元元熙,定国号为汉。正式建立汉国(匈奴汉国)(后改为赵,泛称前赵,亦作汉赵),年称帝,改元永凤。年,刘渊病死,在位六年,谥号光文皇帝,庙号高祖。
(二)历史事件
1.早年经历。司马衷生于曹魏甘露四年(年)。泰始三年(年)正月丁卯日,司马衷被立为皇太子,时年9岁。泰始八年(年)二月辛卯日,司马衷奉晋武帝命娶贾充的女儿贾南风为太子妃,贾南风当时15岁,年长司马衷两岁。
2.盛年登基。太熙元年(年)四月二十日,晋武帝去世,皇太子司马衷即位,是为晋惠帝,大赦,改年号为永熙。时年31岁。尊继母皇后杨芷(杨艳的堂妹)为皇太后,立妃贾南风为皇后。同年五月十三日,葬晋武帝于峻阳陵(今河南省偃师南蔡庄北)。以太尉杨骏为太傅,辅佐朝政。八月二十六日,立子广陵王司马遹为皇太子,以中书监何劭为太子太师,吏部尚书王戎为太子太傅,卫将军杨济为太子太保。派遣南中郎将石崇、射声校尉胡奕、长水校尉赵俊、扬烈将军赵欢将屯兵四出。后在年正月改元为永平。
3.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这次动乱共历时16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年)到光熙元年(年),历时七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
(1)起因。八王之乱发生的重要原因是晋武帝司马炎在安排继任者人选上的重大失误。他在立皇太子和选太子妃问题上的重大失误,造成了晋惠帝司马衷皇后贾南风(开国元老贾充之女,大司马衷两岁,晋惠帝无能力治理朝政,以致后来引起宗室、外戚争权夺利)得以干政弄权,直接导致了八王之乱的爆发。
(2)过程。八王之乱从开始到结束共历时16年,但在这16年中并不是每年都处于动乱之中。这次动乱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年)三月到六月,历时3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年)到光熙元年(年),历时7年。在这两个阶段的中间,有8年时间社会比较安定。
第一阶段:八王之乱的第一阶段是在贾南风的一手策划下,从元康元年(年)三月楚王司马玮进京杀杨骏开始到六月司马玮被杀为止。三个月中,两个大臣杨骏、卫瓘被杀,两个藩王司马亮、司马玮丧命。①大臣杨骏被杀。太熙元年(年)晋武帝临终时命弘农大姓出身的车骑将军、杨皇后(杨芷)的父亲杨骏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继立的晋惠帝司马衷痴呆低能,即位后,皇后贾南风(即贾后)为了让自己的家族掌握政权,于永平元年(年)与楚王司马玮合谋,发动禁卫军政变,杀死杨骏,夷三族。②皇太后杨芷被杀。贾南风后又因太后杨芷曾在布帛中写“救太傅者有赏”而称太后一同谋反,矫诏废皇太后杨氏为庶人,被囚禁之金墉城,第二年被活活饿死。③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卫瓘被杀。杀死杨骏后,而政权却落在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卫瓘手中,贾后政治野心未能实现。当年六月,贾后又使楚王司马玮杀汝南王司马亮和卫瓘。④楚王司马玮被杀。汝南王司马亮和卫瓘被杀后,反诬楚王司马玮矫诏擅杀大臣,又将司马玮处死。皇后贾南风遂执政。贾南风掌权8年,社会比较平静。
第二阶段:八王之乱的第二阶段是从元康九年(年)开始到光熙元年(年)结束。这个阶段动乱规模比第一阶段更大,参与的宗室王更多,战争更加惨烈。①太子司马遹被杀。贾南风掌权,但她没有儿子,太子司马遹非贾南风亲生,且二人一向不和。元康九年(年),贾南风设计诬赖太子谋反,废他的太子地位,囚禁于洛阳郊外金墉城,于次年杀太子。②皇后贾南风被杀。贾皇后太子被杀后,赵王司马伦等人伪造晋惠帝的诏书,以杀太子的罪名,发兵收捕贾皇后及其党羽,废贾皇后为庶人,囚禁在建始殿。张华、裴頠等人当时被杀,很多官员都被罢免。贾南风后来被送到金墉城,司马伦又以伪诏书让贾南风喝下金屑酒而死。③赵王司马伦被杀。司马伦一党掌握了朝政大权。永康二年(年)正月,赵王司马伦废惠帝司马衷自立为帝,晋惠帝被软禁于金墉城。同年三月,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三王联合常山王司马乂(后封长沙王)伐赵王司马伦。司马伦后来被囚禁于金墉城,也被赐金屑酒而死。至此,司马伦一党被消灭。④齐王司马冏被杀。永康二年(年)四月,齐王司马冏在杀了司马伦后,迎接晋惠帝司马衷复位,开始专政。太安元年(年)底,河间王司马颙联合在洛阳的长沙王司马乂为内应,进攻司马冏。司马冏战败被杀,其子被囚禁于金墉城。于是司马冏党羽被灭。⑤长沙王司马乂被杀。司马冏被杀后,长沙王司马乂独揽大权。司马颙不甘司马乂独揽政权,与司马颖共同兴兵讨伐司马乂,司马乂获胜。永兴元年(年)初,在朝廷内任职司空的东海王司马越乘司马乂军疲惫,勾结一些禁军将领,夜里捕获司马乂,将其交给了河间王司马顒的部将张方,结果司马乂被火烤而死。⑥成都王司马颖被杀。司马乂兵败被杀,司马颖和司马颙专政。二人比以前司马冏,司马乂执政时还要坏,大失人心。因此,东海王司马越统率洛阳禁军,拥戴惠帝讨伐,结果在汤阴(今河南汤阴县西南)战败,后逃往自己的封国(今山东郯城县北)。但不久东海王的亲弟并州刺史东瀛公司马腾及幽州刺史王浚联合异族乌丸、羯朱等势力击败成都王。成都王挟晋惠帝逃至洛阳,投靠拥有关中及洛阳的河间王,最后成都王被废,河间王改立司马炽为皇太弟。公元年七月,司马越在山东再次起兵,西向进攻关中。光熙元年(年),司马越手下的鲜卑军队攻入长安,大肆抢劫,二万多人被杀。九月,司马颖被俘,后被杀。⑦河间王司马颙相继被杀。光熙元年十一月十八日(年1月8日),晋惠帝司马衷突然死亡。有人说是被司马越毒死。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晋怀帝刚登基,就下诏书要以司马颙为司徒,让其回朝廷。司马颙不疑有他,就乘车上路。到新安雍谷时,被南阳王司马模所派遣的将领梁臣掐杀死在车内。他的三个儿子也被杀死。司马颙就此绝后。⑧永嘉元年(年),晋怀帝改元永嘉,大赦囚犯,废除诛三族刑。太傅、东海王司马越辅政,掌握了朝廷大权。至此,东海王司马越在八王之乱中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至此,这场持续16年的西晋“八王之乱”结束。
(3)影响。“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永嘉之乱”、“五胡乱华”、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4.流民起义。晋元康六年(年)至建兴三年(年),各族流民反抗西晋王朝的起义战争。元康二年,匈奴人郝散起义;两年后,氐族人齐万年起义。从此,遍及各地的流民大起义此起彼伏。其中,略阳(巴氐)人李特、李雄起义,蛮民首领张昌起义,匈奴人刘渊起义等影响较大。在北方中原爆发的多起民众起义中石勒和王弥领导的山东、河北起义影响最大。各地流民起义虽然没有走上联合的道路,但各支起义队伍顽强奋战,沉重地打击了西晋的腐朽统治,加速了其灭亡过程。
5.成汉建立。成汉(年—年),也称成,是中国历史上五胡十六国时期之“十六国”之一,由巴国姬姓李氏后人所建。年益州的蜀郡的巴氐族领袖李特在蜀郡地领导西北难民反抗西晋的统治,年其子李雄称成都王。年称帝,建国号“成”(年李寿改国号为“汉”),建都蜀郡的治所成都。
6.前赵建立。前赵(年—年),亦称汉赵,是中国历史上五胡十六国时期之“十六国”之一,也是西晋晚期少数民族第一个建立的政权。年十一月,刘渊以复汉为名,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北)即汉王位,改元元熙,定国号为汉。正式建立汉国(匈奴汉国)。后来,于年十月,刘渊正式称帝,改元永凤。
7.五胡乱华开始。自年刘渊及李雄分别建立汉国(后称前赵)及成汉起至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五胡乱华,是中国西晋时期,塞北多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趁中原的西晋王朝八王之乱期间衰弱空虚之际,大规模南下建立胡人国家而造成与中华正统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在开启华北地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开启了五胡十六国时期。最后于年统一华北,进入南北朝时期。
8.突然去世。公元年,惠帝司马衷被赵王司马伦篡夺了帝位,三月,齐王司马冏起兵反司马伦,司马伦兵败,并被杀害,引惠帝复位。光熙元年十一月十七日(年1月8日)夜里,司马衷在洛阳显阳殿驾崩,终年48岁,相传被东海王司马越毒杀,死后被安葬于太阳陵(今河南洛阳),谥号孝惠皇帝,他的弟弟司马炽即位,改元永嘉,即晋怀帝。
(三)人物评价
晋惠帝司马衷。司马衷在位期间始终未能振作,先是在皇后贾南风的淫威下唯唯诺诺,又在宗室们的抢夺中颠沛流离,“权非帝出,政迩宵人”。因为一直是傀儡,是亡国之君,并由他揭开了“五胡乱华”之序幕,所以被史官们评价为“厥体斯昧,其情则昏”。
(四)历史文化
1.晋惠帝司马衷立为太子之迷。晋武帝的继任者是晋惠帝司马衷。他是晋武帝杨皇后所生,上面有个同母哥哥司马轨早死,下面诸弟又都太小,所以泰始三年(年)正月丁卯日,被立为皇太子,时年9岁,是合法的皇位继承人。然其性鲁钝,世言更谓其为白痴。不少大臣从晋王朝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出发而主张废掉他,比较突出的是卫瓘与和峤。晋武帝对太子本亦有所忧虑,但考虑到首先他是嫡长子,其次司马衷有个好儿子司马遹,即司马炎有个好孙子。据说,司马炎的这位皇孙十分聪明。而且司马炎认为他长得十分像自己的爷爷司马懿。而且小时候发生的一些事情也让司马炎对他的这位皇孙十分宠爱。爱屋及乌,司马炎就放弃了废掉他这傻儿子的念头。他为使爱孙日后得承帝位,乃不易储。然守器非才,皇权旁落,乱源已成。
2.五废六立皇后羊献容。羊献容是晋惠帝司马衷第二任皇后,也是前赵末帝刘曜的皇后。其一生经历五废六立,实属罕见。①首立:永康元年(年),晋惠帝司马衷第一任皇后贾南风被赵王司马伦废杀,司马伦宠臣孙秀便商讨为晋惠帝再立一位新皇后。由于羊献容的外祖父孙旂与孙秀是同族,孙旂的几个儿子也都和孙秀结交,于是孙秀在同年十一月初七日(12月4日),立羊献容为皇后。后来,羊献容为晋惠帝生下一个女儿清河公主。首废: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颙以讨伐羊玄之(羊献容之父)和皇甫商为名来讨伐长沙王司马乂。永兴元年(年)二月十七日,成都王司马颖废羊皇后为庶人,将她幽禁在金墉城。②二立:同年七月初三日,左卫将军陈眕与东海王司马越等人起兵讨伐司马颖,恢复羊献容的皇后的地位。二废:同年八月,司马越大军战败后不久,河间王司马颙大将张方进兵洛阳,再度废黜羊献容。③三立:同年十一月,张方胁逼晋惠帝到长安,在当地设西留台;并留尚书仆射荀藩等人在洛阳设东台,不久便恢复了羊献容的皇后地位。三废:永兴二年(年),张方再次废黜羊献容。④四立:同年十一月,立节将军周权诈被檄,自称平西将军,让羊献容复位。四废:同年同月,洛阳令何乔攻杀周权,再次废掉羊献容。⑤五立:光熙元年(年)六月,东海王司马越迎惠帝返洛阳,重新迎立羊献容。五废:光熙元年十一月十七日(年1月8日),晋惠帝中毒逝世,晋怀帝司马炽即位后,尊称羊献容为惠帝皇后,让她居住在弘训宫。晋怀帝元嘉六年(年)六月,刘曜、王弥攻破洛阳,掳晋怀帝及惠羊皇后北去,羊献容沦为囚虏。⑥六立:永嘉五年(年),前赵将领刘曜、王弥和呼廷晏攻陷洛阳,羊献容被刘曜所接收。刘曜相当宠爱羊献容,前赵汉昌元年(年),刘曜平定靳准之乱并夺得帝位后,于次年(年)四月改国号为赵,立羊献容为皇后。羊献容为刘曜生下三子刘熙、刘袭和刘阐。刘曜曾经问羊献容:“我比起那司马家的小子如何?”羊献容回答:“这怎么能相提并论?陛下您是开创国家基业的圣主,他则是个亡国暗主,他连自己跟一妻一儿三个人都不能保护,贵为帝王却让妻儿在凡夫俗子手中受辱。当时臣妾真想一死了之,哪里还想得到会有今天?臣妾出身高门世家,总觉得世间男子都一个模样;但自从侍奉您以来,才知道天下真有大丈夫。”于是刘曜更加宠爱她。羊献容在前赵时,不但相当受宠,平时也参与朝政。光初五年(年),羊献容逝世,死后葬于显平陵,谥号献文皇后。
三、晋怀帝司马炽时期(年——年,在位4年;年——年,被废封为会稽郡公)
(一)重要人物
晋怀帝司马炽1.晋怀帝司马炽。晋怀帝司马炽(-),字丰度,晋武帝司马炎第25子,晋惠帝司马衷异母弟,母王媛姬,西晋第三位皇帝,公元年-年在位。初封豫章王,惠帝在位期间,被立为皇太弟。司马越毒死惠帝后,司马炽被扶植为帝,改年号为“永嘉”。在此期间,五胡开始建立独立的政权,但是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渐严重,发生“永嘉之乱”。年正月,晋怀帝密诏荀晞讨司马越,三月发布诏书讨伐,司马越于同月病死,众共推王衍为元帅。四月王衍与石勒战于宁平城,晋军全军覆没。六月,匈奴刘聪的军队攻入洛阳,晋怀帝在逃往长安途中被俘被废,封为会稽郡公,并被囚禁。年,晋怀帝被刘聪用毒酒毒杀,享年30岁。
2.晋怀帝司马炽后妃。皇后梁兰璧。梁兰璧,安定(今甘肃省平凉市)人,梁芳之女。晋怀帝在光熙元年(年)十一月其为皇后。永嘉五年(),匈奴族所建的汉国皇帝刘聪看到西晋统治已岌岌可危,便派兵向晋朝发起进攻。同年六月,中山王刘曜率军攻入洛阳城。这时,官员和百姓都纷纷逃命去了。晋怀帝司马炽企图出逃,结果被刘曜追上,做了俘虏。梁兰璧也是在这次的永嘉之乱时被胡人所掳,下落不明。
3.晋怀帝司马炽子女。无。亲侄儿清河王司马覃、亲侄儿太子司马铨。
(1)亲侄儿清河王司马覃。司马覃(-),晋武帝司马炎之孙,清河康王司马遐长子,晋惠帝司马衷的侄子,西晋宗室。司马覃初为清河王世子,司马遐死后,袭爵清河王。太安元年(年),皇太孙司马尚去世,晋惠帝立司马覃为皇太子。此后,司马覃屡遭废立。永嘉元年(年),度支校尉陈颜等谋划再立司马覃为皇太子,结果事情泄露,司马覃被囚禁在金墉城。永嘉二年(年),司马覃遭东海王司马越杀害,时年14岁,以平民礼节安葬。
(2)亲侄儿太子司马铨。司马铨,晋武帝司马炎之孙,清河康王司马遐三子,晋惠帝司马衷的侄子。初封上庸王,晋怀帝司马炽即位后,改封豫章王。晋怀帝二年,立为皇太子。后被刘聪所杀。
4.晋怀帝司马炽时期主要文臣武将。权臣司马越、西晋末年重臣王衍、西晋末年名将苟晞。
(1)西晋权臣司马越。司马越(?―),字元超,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四弟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高密文献王司马泰长子。西晋宗室,晋惠帝至晋怀帝时期权臣,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略)
(2)西晋末年重臣王衍。王衍(—),字夷甫。琅邪郡临沂县(今山东临沂北)人。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西晋末年重臣,曹魏幽州刺史王雄之孙,平北将军王乂之子,司徒王戎堂弟。王衍外表清明俊秀,风姿安详文雅,又喜好老庄学说,当他解读玄理的时候,手里总是拿着一把与手同色的玉拂尘,神态从容潇洒,谈论精辟透彻,倾动当时。当他讲错时,却又随即更改,时人号为“口中雌黄”。王衍步入仕途后历任黄门侍郎、太子中庶子、中领军、尚书令等职,惠帝的长子司马遹还娶了王衍的女儿王氏为太子妃,贾后、赵王司马伦掌权时将王衍罢官,司马伦被杀后复出,历任河南尹、尚书仆射等职,公元年(光熙元年),王衍升任司空。次年,又任司徒。王衍位高权重,却不思为国,为了保全自己,还精心策划,让弟弟王澄为荆州刺史,族弟王敦为青州刺史,遭时人鄙夷。永嘉二年(年),王弥进攻洛阳时,王衍率军抵抗。次年转任太尉兼尚书令,封武陵侯,王衍却辞让封爵不受,后以太尉兼任太傅军司。司马越死后,他与众人奉其灵柩返回东海,路途中为石勒所击破,被俘。王衍在与石勒交谈时,仍推脱责任,并劝其称帝,石勒大怒,将其与西晋旧臣一同活埋,时年56岁。王衍善行书,《宣和书谱》有其作品《尊夫人帖》。
(3)西晋末年名将苟晞。苟晞(?-),字道将,河内山阳(今河南焦作市修武县)人。西晋末年名将,官至大将军、太子太傅、录尚书事,东平郡公。精通兵法,时人比之韩信、白起。在八王之乱中,先后投靠多王。永嘉五年(年)正月,晋怀帝密诏苟晞讨伐司马越。其战败汲桑、吕朗、刘根、公师藩、石勒等,威名甚盛,人称“屠伯”。后被石勒击败被俘,不久后即被杀。
(二)历史事件
1.早年经历。太熙元年(年),司马炽被封为豫章王。同年四月,晋武帝去世,太子司马衷即位,是为晋惠帝。晋惠帝在位期间爆发的八王之乱中,司马炽并未加入乱事,并且行事低调,不太热衷于交结宾客,不涉足世事,爱好钻研史籍,在当时受到人们的称誉。司马炽本人并无雄才大略,最初担任散骑常侍。永康二年(年),赵王司马伦废黜晋惠帝时,司马炽的散骑常侍之职也被罢免,同年四月,晋惠帝复位后,改元永宁,司马炽任射声校尉,累迁车骑大将军、都督青州诸军事。永兴元年(年),出任镇北大将军、都督邺城守诸军事。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立司马炽为皇太弟。但是立司马炽为皇太弟,是由于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颙对立之下的结果,其实司马炽本人并没有权力的野心。
2.登基称帝。光熙元年十一月十八日(年1月8日),东海王司马越毒死晋惠帝,晋惠帝的皇后羊献容认为自己与皇太弟司马炽是嫂叔关系,不能当太后,于是催清河王司马覃入京即位,司马覃已经到了尚书阁,侍中华混等急召司马炽。十一月二十一日,司马炽即皇帝位,是为晋怀帝,实行大赦,尊皇后羊献容为惠皇后,住在弘训宫,追尊生母太妃王媛姬为皇太后,立妃梁氏为皇后。司马炽即位次年,改元永嘉,司马越为太傅辅政,政局为司马越把持。永嘉元年(年)正月初一日,晋怀帝实行大赦,并下令废除诛灭三族的刑法。
3.汉赵政权。在此期间,匈奴等少数民族也开始建立独立的政权。早八王之乱时诸王互相攻伐,刘渊乘朝廷内乱而在并州自立,称汉王,建立汉国(后改为赵,泛称前赵,亦作汉赵)。年十月,刘渊正式称帝,改元永凤。刘渊成为汉赵开国皇帝。
4.内部斗争。在此期间,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渐严重。永嘉五年(年)正月,晋怀帝密诏苟晞讨伐司马越,三月发布诏书讨伐,司马越于同月病死,众共推王衍为元帅。
5.永嘉之乱。永嘉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晋时代的一个内乱事件,由居於中原的外族人发动。指公元年即永嘉五年,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的乱事。西晋中后期八王之乱,加以天灾连年,胡人遂乘时入侵。永兴元年(年),南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逐步控制并州部分地区,自称汉王。光熙元年(年),晋惠帝死,司马炽嗣位,是为怀帝,改元永嘉。刘渊遣石勒等大举南侵,屡破晋军,势力日益强大。永嘉二年,刘渊正式称帝,四年刘渊死。子刘聪继位。永嘉五年(公元年),刘聪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在平城(今河南鹿邑西南)歼灭十万晋军,又杀太尉王衍及诸王公。旋攻入京师洛阳,晋怀帝在逃往长安途中被俘,太子司马诠被杀,又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史称“永嘉之乱”。自永嘉乱后,开启北方五胡乱华的局面,中原陷入胡人分裂混战近年,影响深远。
6.封会稽郡公。晋怀帝被俘后送往平阳,刘聪任命晋怀帝为仪同三司,封会稽郡公。刘聪对晋怀帝还好,把小刘贵人赐给晋怀帝,对他说:“这是名公刘殷的孙女,现特把她送给你做妻子,你应当善待她。”以刘氏为会稽国夫人。
7.因毒而死。建兴元年(年)正月,晋怀帝在刘聪汉赵朝廷的宴会上被命令为斟酒的仆人,有晋朝旧臣号哭,令刘聪反感。不久后的二月初一日(公历3月14日),刘聪用毒酒毒杀晋怀帝,享年30岁,葬处不明。
(三)人物评价
晋怀帝司马炽。晋怀帝即位之后,遵循旧制,与群臣到太极殿,使尚书郎读时令,又在东堂听群臣议论政事。在宴会时,也常与群官讨论政务考证经书典籍。
四、晋愍帝司马邺时期(年——年,在位4年)
(一)重要人物
晋愍帝司马邺1.晋愍帝司马邺。司马邺(―),一作司马业,字彦旗,晋武帝司马炎之孙,吴敬王司马晏之子,晋惠帝司马衷和晋怀帝司马炽之侄,西晋最后一位皇帝,公元年―年在位。司马邺最初过继给伯父秦献王司马柬,袭封秦王。永嘉七年(年),晋怀帝于平阳遇害之后,司马邺于长安即帝位,改元建兴。司马邺即位时,西晋已经没有可以作战的战力;而且长安也没有可用的物资可以与前赵作战。建兴四年(年)八月,刘曜发兵攻打长安,并且切断长安的粮运;晋愍帝在食粮断绝的情况之下于十一月十一日(12月11日)投降汉赵。之后晋愍帝被送往平阳,封为怀平侯,并且承受身为狩猎队伍的前导以及宴会洗杯子的杂役的屈辱。建兴五年十二月二十日(年2月7日),被刘聪杀害,终年18岁,葬处不明。
2.晋愍帝司马邺后妃。无。
3.晋愍帝司马邺子女。无。
4.晋愍帝司马邺文臣武将。丞相司马睿(晋元帝)、西晋末年将领麹允。
(1)丞相司马睿(晋元帝)。司马睿(-),字景文,东晋的开国皇帝(年-年在位)。司马懿的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略)
(2)西晋末年将领麹允。麹允(?―),凉州金城(今甘肃兰州)人,西晋末年大臣、将领。永嘉五年(年),汉赵攻陷洛阳,掳走晋怀帝,阎鼎等立秦王司马邺为皇太子,阎鼎总理百官。麹允时任安夷护军、始平太守,心中妒忌阎鼎的功劳,恰逢阎鼎杀死京兆太守梁综,麹允便与梁综之弟冯翊太守梁纬等攻打阎鼎,阎鼎逃走。永嘉六年(年),任雍州刺史。建兴元年(年),司马邺继位,是为晋愍帝,任命麹允为尚书左仆射、领军将军、持节、西戎校尉、录尚书事,并仍任雍州刺史。当时汉赵将领刘曜等数万人进逼长安,麹允击败他们。刘曜又攻北地郡,麹允为大都督、骠骑将军,驻军青白城以援救北地郡。刘曜转而进犯上郡,麹允因兵力弱不敢前进。刘曜后再攻北地郡,北地太守麹昌向麹允求救,麹允率兵赶赴北地郡。麹允因中刘曜之计,致使北地郡陷落。建兴四年(年),刘曜围攻长安,长安发生严重饥荒,百姓饿死大半,晋愍帝处境窘迫,于是投降汉赵,临行前叹息说:“误我事的人,是麹、索二公。”晋愍帝投降汉赵后,遭到汉赵皇帝刘聪幽禁侮辱,麹允对此伏地号哭不能起身,刘聪因此大怒,将他幽禁监狱,麹允发愤自杀。刘聪赞许他的忠烈,追赠他为车骑将军,谥号节愍侯。
(二)历史事件
1.早期经历。司马邺最初出继伯父秦献王司马柬为嗣,袭封秦王。永嘉二年(年),拜为散骑常侍、抚军将军。永嘉五年(年),汉赵军攻陷洛阳,晋怀帝司马炽被俘虏至匈奴汉国,洛阳成为废墟。永嘉六年九月初三日(年10月19日),阎鼎等立秦王司马邺被立为皇太子,在长安建立行台,号令天下,坐镇长安,继续抵抗匈奴军。
2.登基称帝。永嘉七年(年)四月初一,得到晋怀帝的死讯,举行哀悼祭奠之礼。四月二十七日,司马邺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兴”,是为晋愍帝,时年13岁。任命卫将军梁芬为司徒,雍州刺史麴允为使持节、领军将军、录尚书事,京兆太守索綝为尚书右仆射。五月十八日,任命镇东大将军、琅琊王司马睿为侍中、左丞相、大都督陕东诸军事,大司马、南阳王司马保为右丞相、大都督陕西诸军事。当时的西晋皇室、世族已从京师洛阳纷纷迁至江南,西晋中原王朝至此名存实亡。
3.执政时期。晋愍帝继位时,正值永嘉之乱,天下分崩离析,长安城中不满百户人家,房屋坍塌,荆棘成林。朝廷无车马服饰,只能把官衔写在桑木板上作标志而已。军队不过一旅,公私有车四辆,器械缺少,粮饷运输不能接济。外敌横行,京都危急,各地诸侯无献身之志,四方将帅无勤王之举。
4.迫降汉赵。建兴四年(年)八月,刘曜率军围攻长安。十一月,城内粮尽,无法拒守。司马邺只得赤露肩背,口含玉壁,乘坐羊车,出城往刘汉军营求降,群臣围住羊车号哭,有的爬上车拉住他手臂,不让他出城。司马邺悲不自胜,又无可奈何,只好推开臣下,驱车出城投降,刘汉军将他押到平阳,废封为光禄大夫。西晋灭亡。刘聪登殿,晋愍帝在他面前叩头跪拜,麴允看到这种情景,伏地痛哭,然后自杀。
5.受辱遇害。晋愍帝投降汉赵后,刘聪对他百般羞辱。建兴五年(年)十月,刘聪外出打猎,令晋愍帝执行车骑将军的职务,穿着戎服,手执戟矛,在前面开路,百姓聚在路旁观看,有些晋朝遗民故老,看了以后抽泣流涕,刘聪听到后十分厌恶。后来,刘聪又趁宴会时让晋愍帝行酒,洗酒杯,上厕所时又使晋愍帝拿马桶盖,旁边的晋臣多失声哭泣,尚书郎辛宾抱住晋愍帝痛哭,被刘聪杀害。十二月二十日(年2月7日),刘聪在平阳将晋愍帝杀害,终年18岁。
(三)人物评价
晋愍帝司马邺。西晋末代皇帝,在位4年。他与前任怀帝司马炽一样,都是悲情天子。手中无权,任人摆布;国破被俘,惨死异乡。从南奔密县,到西入长安;从立为太子,到登基为帝。司马邺这样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只能任人摆布,随波逐流。身为皇帝的他,既无实力,亦无智力,更非权威,号令不出国门,国内无人听令,只能听任朝廷内部争权夺利,相互火拼。他只是一个招牌,一具木偶,直到那些幕后人物精疲力尽,无力回天时,司马邺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
(四)历史文化
晋愍帝司马邺成为皇帝的理由。司马邺,西晋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也是西晋52年中的第四个倒霉蛋。他和晋惠帝、晋怀帝不是一个辈份的人。司马邺是晋武帝的孙子,父亲是司马晏。按规矩,他得叫惠帝为伯父,而且论资排辈坐皇位也论不到司马邺这个庶出的皇孙。不过没办法,永嘉之乱中西晋朝廷有点地位的人都死了。逃到长安的都是喽罗级别的人,他们中没一个可以当皇帝。诺大的西晋王朝在晋怀帝被俘虏后,整个北方就只有关中地区还没有被匈奴人占领。于是,当时负责长安守备的秦王司马邺便成了唯一有资格当皇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