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参阅小推车之问543万人

2023/5/21 来源:不详

                            

在整个淮海战役中,万支前民工全力以赴,不惜倾家荡产,支援前线。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对于新时期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开展群众工作又有哪些历史启示呢?

一、原因探析

(一)土地改革是“最大动力”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体,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而千百年来,土地制度的极端荒谬与反动,是中国农民贫穷的最根本原因。据统计,土地改革以前,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占有农村70%以上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90%以上的农民,却只占有20%的土地。地主靠土地进行残酷剥削,广大农民终年劳作,却得不到基本的温饱。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摆脱苦难,过上好日子,成为广大农民世世代代的梦想。

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为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年,中共中央下发《五四指示》,由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农民,从而揭开了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序幕。年10月10日,我们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彻底改变了几千年以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年底,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指出:“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敌人的最基本条件。”从《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后,我们党在解放区开始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从豫皖苏区的淮河两岸,到胶东半岛的黄河之滨;从白山黑水的东北大地,到沃野千里的冀中平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农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以山东解放区为例,至年淮海战役前,已经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据不完全统计,鲁中南区有多万亩土地分给了贫苦农民;胶东区有万农民分得了多万亩土地;渤海区有多万农民分得土地余万亩。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政治上翻了身。为了保卫胜利的果实,他们把支前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在“保田参军”政治动员下,广大农民放下锄头,踊跃参军,扛枪上前线;出现了“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的好儿郎,送到部队上。”的感人场面。

地方群众踊跃参军

而国民党在土地改革上的做法,却恰恰相反。军队所到之地,烧杀抢掳,无恶不作,使解放区人民受到深重的灾难。据相关史料记载:国民党军在进攻胶东时,“还乡团”尾随还乡倒算,进行大屠杀,仅莱阳县就有余人被杀害。进攻鲁中南地区时,郯城县被活埋余人。据鲁中区15个县统计,就有近万个村庄被洗劫,被敌杀害和抓走、骗走的干部和群众达14万人,损失牲口头,猪、羊7万多头。国民党的倒行逆施,反动暴行,从反面教育了人民,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命运和共产党的命运、和战争的胜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要想彻底翻身得解放,必须推翻国民党统治。

正是靠着土地改革,解放区的亿万农民的革命热情被充分动员起来,他们成为决定淮海战役最大的、源源不断的力量,成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正如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曾对土地改革与战争胜利的关系解释说:“我们的胜利是从哪里来的呢?就是靠这一万万六千万人打胜的。这一万万六千万人给了他们什么东西呢?他们为什么能够发动起来呢?为什么能够组织这么大的军队?就是因为在这一万万六千万人中间进行了土改。”

(二)政策措施是“关键因素”

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只有切实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将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问题解决了,党才有威信,群众才会响应党的号召,真心跟你走。在淮海战役支前过程中,我们党就把这一条充分运用到群众工作中去,妥善解决民工的衣食住行,切实维护支前民工的利益。

一是制定合理的征粮政策。严格按照各地粮食收获情况和灾情情况分配粮食任务,不过多影响人民的生活,合理分配负担率。在借粮上,统一粮草票,打印证明书,胜利后,政府再与农民结算清楚。同时,规定每亩借粮不超过10斤,每人平均拥有土地量不到1亩地的不借,从而最大程度上照顾群众的利益。

二是制定合理的民工动员办法。在战役前期,制定合理的民工动员办法,与民工达成服务协议。如年10月27日,渤海行署制定《关于战时勤务负担暂行办法》中规定,民工的年龄应在18岁至55岁之间,可以酌情减免和照顾的情况包括:在军、工、烈属家中只有一个男劳动力的家庭;患有残疾、精神病及恶性疾病的;乡村的复员军人、学校现任的教职员及城镇靠手艺维持生计的艺匠、小商、摊贩等。如有民工正在生产期劳作的适当照顾,可以缓工至生产期之后再支前。为避免对工商业造成影响,城镇中工厂、作坊的工人也予以照顾,可以雇人代替或酌情出勤。这些规定,对于农村及城镇的生产、发展以及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都有积极的意义。

华中支前司令部告全体民工书

三是制定合理的民工供给标准和办法。年9月1日,中原解放区发布《禁止无偿派差,实行给价包运制度》的公告,明确:“凡前后方部队、政府机构、学校、工厂、医院、兵站及其他任何机构、任何个人所有搬运武器、弹药、机器及一切粮食物资等,大概应依照规定运费按工给价,或按件给资。一律禁止无价派赴,禁止只分伙食不结工资之义务运输制度。”根据华东支前委员会《关于淮海战役中运河、汽车、火车运粮的总结》记载:小车运输费按百里百斤13%提成;船运运输费用按百里百斤3%提成;汽车运输费按百里百斤17%提成;火车运输费按百里百斤2%提成。年10月26日,华东支前委员会、华东财经经济办事处制定了《关于执行新颁支前经费供给标准会计系统及供给办法的通知》,对民工供给标准进行了统一的规定。在伙食标准上,按供给制供给的民工,每人每天可领秋粮3斤,菜金半斤(为野战军的一半);民工随军担运团,统一按照辎重兵的粮草菜金标准供应,秋粮5斤,菜金1斤;因支前工作生病的民工,按秋粮3斤,菜金3斤发放。在衣服供给标准上,服务6个月以上者,冬季发棉衣1套、棉帽1顶,夏季发单衣1套、单帽1顶。在黄烟费上规定,服务三个月以上的常备民工,每月发黄烟4两;不需要烟草的民工,可折成现金发放。在杂支费上,对办公费、运输工具的修理费、车油费、擦枪费、理发费、医药费、负伤费、埋葬费、赔偿费和铺草费等进行了规定。这些供给标准,都是尽量改善民工生活,保证人民群众的正当利益。如年1月5日,即淮海战役发动的前一天,日照县发布《支前指挥部紧急通知》,规定支前民工“每人每日发粮3斤,菜金折秋粮12两,草3斤,但一人一车至少推斤,每日走50里路,若超过部分按百斤百里提13斤给奖”,这一规定在核定基本工作量的基础上计算报酬,同时鼓励多劳多得,极大地激发了民工支前的积极性。

四是设立民站。年10月25日,华东支前委员会决定,在民工来往的道路旁设立民站,每30里设一小站,60里设一大站,给运输粮食物资的民工提供茶水、饮食、住宿甚至治病。民站的组成以地方为主,中心站站长由县民站干部兼任,大站站长由区干部担任。这就使得老百姓认为支前不仅不是负担,反而增加了活路和收入来源。据华东支前委员会对67处民站统计,共接待民工万人,供应粮食万斤。

解放区人民踊跃缴纳公粮支援前线

五是实行代耕制度。为解决支前与生产的矛盾,实行了代耕制度,采取常互常,短互短,常短代军属;自愿结合成互助小组,在家的替出勤的完成生产;由全村或行政组分工轮流帮助支前民工家属完成生产;由出勤民工交代生产任务给村、组长,缺什么补什么等多种形式开展互助,从而有效解决支前民工的后顾之忧。

六是制定参扩军奖励办法。据年1月9日渤海二地委宣传部编印《参军报道》第2期记载,渤海二地委为做好参扩军工作,制定了《参扩军奖励条例》,规定:个人参军并带头领他人参军1—2人的为四等参军模范:个人参军并带头领他人参军3—4人的为三等参军英雄:个人参军并带头领他人参军5—6人的为二等参军英雄:个人参军并带头领他人参军7—8人的为一等参军英雄。在扩军上,送子弟及嫡亲,兄弟叔侄参军的为三等扩军模范;送嫡亲参军并动员1个至2个青年参军的为二等扩军模范;妻送夫参军,为一等扩军模范。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参军积极性,广大群众掀起了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上战场的参军运动。淮海战役前后,仅山东就动员了名青年参军。从而,保证了我军大兵团连续作战的兵员补充。

七是制定民工抚恤办法。年6月,冀鲁豫行署、冀鲁豫军区颁发的《民兵、民工伤亡抚恤暂行办法》规定,凡民兵、民工单独或配合部队作战、担负战场勤务而殉国者,均发给棺材1口或葬埋费小米斤;一次性发给抚恤米斤;其家属按烈属待遇,无劳力者,由本村全部或部分代耕,有劳力无土地者,分配一定数量的土地;功绩显著者,可建立烈士祠、碑、塔、坊、匾等予以褒扬,并将其勋绩入传入志。负伤致残者,称荣誉民,享受荣誉军人同等优待,一等残废全年抚恤金小米斤,二等斤,三等斤;不能从事劳动者,由政府为其本人或家属介绍适当职业;有土地者为其代耕;无土地者,分配适量土地。这些规定的颁布和施行,对于解除参战支前民兵、民工的后顾之忧,起了积极的作用。

(三)组织网络是“最大支撑”

没有组织便没有力量。在淮海战役支前过程中,我们党成立了不同层阶的支前机构,建立了严密的组织网络,明确责任分工,各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保证了整个支前工作的顺利进行。

年11月15日,《江淮日报》刊登的华东支前委员会决定

一是建立军队后勤部门、各地方支前机构、各军区后勤组织等高效运转的组织机构。年11月,专门成立了总前委,统一指挥淮海战役作战和后勤保障工作,统一制定后勤工作计划和政策。淮海战役的后勤机构设置是在中央军委后勤部和总前委的指挥下,按照一层一个组织,层层递进来设置机构的。各部队设有专门的后勤部门,负责统计部队吃粮人数和所需粮食数目,报给后勤总部和华东支前委员会,统一安排粮食等物资运到后的分配与管理,负责兵力的统计和补充,以及枪支弹药的收支,同时还承担着当粮食不足时,就地借粮的任务。淮海战役支前涉及8个行政区,即渤海区、胶东区、鲁中南区、苏北区、江淮区、豫皖苏区、冀鲁豫区和豫西区。8个军区分别成立了后勤司令部或支前委员会。后勤部负责后方物资的筹集、运输,人力的动员和民站、兵站、粮站、医院的设立,支前委员会负责前方到战场的物资运输,民工的具体供应,民工的政治工作,以及医疗救护等。分区支前司令部下设工作队、动员部、财粮站、宣慰部、文工团、交通部、保卫处。同时,在各地设民站个,兵站36个,粮站个,弹药库36个,被装库12个,选定了10余条水陆交通运输线,将前线与后方组成了一个庞大的运输供应网。

二是把民工按部队进行合理编组,做到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民工队伍一般由村、乡、区、县、专区分别组织小队、分队、中队、大队、支队,由各级党政干部任领导。民工队伍又按任务,区分为归属部队领导调度使用的服务三个月的随军常备民工;归属支前机关直接掌握的服务一个月以上的二线转运民工;归各地政府领导在当地完成各项临时运输任务和修桥筑路的后方临时民工。按照民工的类别和任务不同进行了相应的组织编制,其中,在随军常备民工和二线转运民工中建立了4个等级的组织,分别是大队、中队、分队和小队。其中大队由名民工组成,设立大队长、副大队长、政委、副政委、参谋、文书、粮秣员、会计、医生、通讯员、炊事员等各1到2名,总管下面各中队、分队、小队的事务。大队部下辖5个中队,每一中队由名民工组成,也分别设立大队长、副大队长、参谋、文书、文化教员、卫生员、教导员、粮秣员、会计、通讯员、炊事员等各1到2名。每一分队由名民工组成,设立分队长、副分队长、司务长、司务员、炊事员、通讯员等。各级支前机构均吸收妇女干部参加,并在乡村单独成立妇女支前中队、分队。

支前民工担架队

(四)科学管理是“重要保证”

如何将人数众多的民工以集体行动的方式动员起来?在这方面,我们党依照地域相近的原则,按连、排、班或大队、中队、分队、小队的形式编成准军事建制的民工队。在管理这些准军事建制时,各地党政部门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制定针对性的管理细则。如年11月《启东县常备民工东南`1大队总结报告》记载,启东县民工管理制度规定“早晚点名,加强群众行政观念,减少自由散漫现象”;宿北县支前总队部宣慰科在年12月24日的《怎样做好民工工作》一文中记载,宿北县就民工供给和伙食管理规定“建立统一的供给制度与发放机关”,“坚决执行编制,掌握精确人数,严格检查贪污浪费不节约现象”,该县还重视民工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就“饮水、吃饭、睡觉、行军、环境卫生检查、大便的处理”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规章,方便民工比对检查,规范行为。

二是发挥民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淮海战役大部分支前队伍中都有民工党员配备,如胶东区规定“大队主要干部由县党政配备相当于县级干部,中队主要干部由区党政配备区级干部,分队主要干部由党政配备助理员或坚强的联防干部,小队干部由村主要干部配备之,民工骨干中党员要占20%”。这些民工党员通过不定期召开战场支部会等组织生活方式,培养纪律观念,强化党员意识,以实际行动在支前工作中起到带头和带动的作用,增强了党组织对群众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得普通民工以能够为党组织工作为荣,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荣。年11月1日,华东支前委员会发出《关于在民工中培养积极分子培养干部发展党员的通知》。据统计,参加淮海战役的名民工中,发展党员名,占民工总数的3.3%。

三是制定奖惩措施。年11月1日,华东支前委员会拟定了《支援前线奖惩办法》,规定民工凡在支援前线的过程中,严格遵守纪律,积极帮助群众生产,在防奸反特、防止民工逃亡工作、参加碾米磨面、保护公路与电线、爱护公粮公物等有突出成绩的,各级支前组织应予以奖励,按照支前突出成绩的具体表现确定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功。对于消极怠工、目无法纪、中途逃亡或投敌的民工,各级政治机关也要按情节严重程度采取批评、警告、大会反省、记过等处理措施,帮助他们改正错误,继续为支前服务。如年华中第六行政区出台了《第六行政区后勤人员立功条例》,就“干部立功、一般后勤人员立功条件、集体立功条件”等事项列出了一系列具体条件,符合标准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被大张旗鼓地公开表彰,立功喜报送到后方,极大地激发了民工支前的荣誉感和积极性。据统计,华东地区17万民工中,立特等功的名,立一等功的名,立二、三等功的名。其中,渤海一专区担架团从年6月随军8个月,征战1万余里,全团多人,90%以上立功,荣获了65面奖旗,被华东支前委员会授予“模范担架团”称号。华东支前英雄胶东农民唐和恩支援淮海战役时用的一米长的一根棍,刻下了他在支前中经过的包括山东、江苏、安徽3个省88个城镇和村庄的名字,行程达多公里。

唐和恩的小竹竿和支前路线图

支前模范胸带大红花

(五)教育宣传是“最大优势”

毛泽东指出:“因为革命战争是群众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而要让群众自觉地支援前线,就要让党的目标与群众的利益诉求保持一致,就要对群众进行教育和宣传。在这方面,我们党坚持“把支前民工队当成学校办”的方针,采取了以下积极措施:

一是开展形势教育,通过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讲解解放战争最新形势,使人民群众提高认识,增强信心,充分认识到我军胜利的必然性,提高参战的积极性。二是开展“保家保田”教育,把农民个人利益与战争胜利的意义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懂得只有战争取得胜利,才能使自己的利益得到坚实的保障。三是开展诉苦教育。在各级党组织的组织下,开展群众诉苦大会,让群众倒苦水、说心声,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及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再总结对比共产党对人民群众的关心爱护,进而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拥护,最终提高人民群众支前的主动性。四是开展政策教育。讲清民工支前的供给标准和办法,让民工明白支前不是无偿服务。另外,针对有些群众想支前,但又想照顾家人的矛盾心理,讲清楚政策,及时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五是开展动员大会。例如,淮海战役前夕,淮北地区各级党组织根据中共中央指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工作。中共宿西县委召开全县大会,进行支前动员。会议要求“全心全意全力支前,一切为着战争,一切为着保证战争的胜利”。中共萧宿县委在濉溪口西刘庄召开支前动员大会,提出“一切为了前线胜利”“不惜倾家荡产,支援淮海前线”“打倒老蒋有福享,永远过上太平年”“保田、保命、保家乡”的口号。六是运用各种宣传武器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如戏曲、歌曲、壁报、个别谈话等办法,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再如歌谣:“碾磨一起转,米面送前线。打倒蒋介石,粮食是子弹。”“吱吱响,碾子响,家家碾米忙,推的推来簸的簸,运的运来装的装,为了前方打胜仗,人人出力理应当。”有的担架队还在前线办了民工文化学校,利用休息时间教民工识字,有的1个月能识个字,民工高兴地说:咱不光支了前,还提高了文化,三四十岁了,又上了民工大学。

《新华日报》年11月30日刊载的《华中支前动员宣传口号》

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工作,广大群众对“一切为了战争,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有了较深刻理解,阶级觉悟有了较大提高,情绪高涨,支前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历史启示

淮海战役中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新时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启示。

启示一

万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历史告诉我们:干任何工作,都必须充分依靠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最大政治优势。在整个淮海战役期间,华东、中原、华北等地出动民工万人,担架70多万副,大小车辆88万辆,粮食9.6亿斤。在约3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运不分昼夜,忙不分前后,呈现出旷古未见的人民战争伟大画卷。刘瑞龙在回忆录中深情地写道:“战役最后阶段,我参战兵力与前后支前民工的比例达到一兵九民,大大超过战役初期一兵三民的概算。仅筹集调运的粮食一项,若全部装上小车,每车斤,这个小车队伍即可以从南京到北京排成8行。”今天,淮北正处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更要坚持和弘扬“小推车”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充分依靠人民,打赢淮北更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淮海战役”,抓好“十四五”规划的全面落实,进一步梳理“五群十链”,深化“双招双引”,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步伐。

启示二

万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历史告诉我们:谁代表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就支持谁、拥护谁。旧中国农民最大的问题是土地问题,谁能够解决农民最迫切的土地问题,谁就代表了农民的最根本利益,农民就会支持谁、拥护谁。我们党淮海战役期间,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成功地解决了农民最迫切的问题。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经济上翻了身。他们从心底里知道,只有共产党,才真正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参加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就是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于是,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被调动起来,转化成人民军队的兵源和衣服、粮食,转化成支前民工的“小推车”。今天,对于我们党来说,能否维护人民的利益,保障人民的利益,是能否获得群众支持的前提。我们要想获得群众的支持,就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47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