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郯城马陵学堂为留守儿童打造爱的
2022/11/3 来源:不详离别的时候到了。“老师,我喜欢你,不舍得让你走!”这句话让陈孟再也控制不住泪水,蹲下来抱住了焦丽,他们拉手许诺:做一辈子的好朋友。这是发生在山东省郯城县“马陵学堂”结业仪式上的感人一幕。
作为山东省的人口大县,郯城全县余万人,常年在外打工人员约15万,随之而来的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因缺少父母的陪伴,他们的身心健康谁来关心?假期安全谁来护航?共青团“马陵学堂”应运而生。
教学地点设在哪里?小学员如何组织?学堂老师从哪里来?教学的桌椅板凳等设施谁来提供?小学员和老师的安全怎么保证?面对一系列问题,团郯城县委没有退缩,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作为,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在全县筹建了14处“马陵学堂”。
学堂筹建过程中,为尽可能覆盖全县留守儿童,通过乡镇自报、团县委现场审核,综合教学、食宿、交通等各方面因素,争取相关党委政府配合支持,全县共确定了14处学堂地点,覆盖全县名留守儿童。教学点基本设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几个乡镇,小学员以留守儿童为主,通过乡镇团委发通知公告、家长报名的方式,组织留守儿童报名参加。
学员的问题解决了,老师的问题怎么办?团郯城县委主动对接省内8所高校团委,联系招募14支“三下乡·千村行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到郯城县开展支教活动,支教时间不少于15天,为留守儿童提供“课业辅导、亲情陪伴、心理咨询、安全自护、感受城市、素质提升”等服务活动。
为给支教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支教环境,团郯城县委积极整合县内相关部门资源:支教地点设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由乡镇党委政府为大学生提供食宿;民政部门为名志愿者和名留守儿童统一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县城市管理执法局为志愿者提供了免费的公共自行车。
为保证学堂规范运行,按照“五个统一”(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培训、统一保障、统一运行)原则和“十个一”工作流程,制定了学员守则、工作职责、安全责任书,设计了学堂LOGO、学员证、接送卡、课程表等,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
马头镇科技村“马陵学堂”一共有30多个孩子,他们中有很多人来自留守家庭和贫困家庭,“自卑、封闭、内向”是支教老师们对他们的最初印象。随着了解的深入,老师们对孩子们有了崭新的认识:这是一群积极向上、阳光、快乐的孩子。
在汇报演出时,孩子们特地加了一个节目单之外的节目——背诵《少年中国说》。在班长的带领下,孩子们大声背诵了这篇文章,还对前来观看的家长们喊出:“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做国家栋梁之才。”这一幕,让台下的老师和家长无不动容。
“太感谢这些支教的大学生了,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我年纪大了,看不了了,现在有大学生来给孩子上课,还不收费,既能补习作业还教小孩一些安全知识,孩子可高兴了,在家我们管不了,在这孩子可听话了,我们也放心!”留守儿童焦丽的奶奶说,“真舍不得他们走”。
“他们都是很可爱的孩子,很纯朴,很天真,懂得感恩,为他们做的每一件小事都能让他们记得很清楚。他们唱歌和朗诵时总是那么卖力,他们学东西总是非常快,教他们做叶子画时,他们的想象力特别丰富,做得比我们都好。在帮助他们的同时,我们也被教育着、感动着!真希望陪他们一起成长!”济南幼儿高等专科学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卢晓钰说,“明年我们还会再来‘马陵学堂’,这是我们和孩子们的约定”。
“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是共青团的职责,我们希望通过打造‘马陵学堂’这一平台,探索出一套可以在更广范围内复制推广的关爱留守儿童模式,打造具有郯城特色、符合临沂农村留守儿童需求的品牌项目,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得到庇护,得到关爱,快乐成长。”团郯城县委书记王超峰说。